众商云集太湖之滨,开放大省江苏将又一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11月18日,2025年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交流会暨企业家太湖论坛将在无锡举行。这是江苏的机遇,更是无锡的担当——打造全球资本青睐的“强磁场”、产业创新链路的重要“发起点”,和融入国际循环的关键“联结点”,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实力见证:全球产业版图中的“无锡坐标”
进博会刚刚落幕,来自法国的施耐德电气立刻马不停蹄开始为参加太湖论坛作准备。“施耐德电气落户无锡以来,不断扩大投资布局。我们对江苏、对无锡的制造能力、智造水平非常认可。”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胡晓说。
无锡工厂,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重要的电子能力制造中心,专注于为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业务生产关键产品。“江苏红利”叠加“无锡效率”,让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于2022年实现了范围1和范围2的净零排放,比原定2030年的目标提前了8年。今年4月,世界经济论坛(WEF)揭晓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凭借在智能制造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卓越创新,获评“可持续灯塔工厂”,成为江苏首家获此殊荣的制造企业。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以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更是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的区域之一。”同样在无锡投资的法国TLD集团腾达航勤设备公司首席运营官吴建强举例说,一台集装货物装载机内含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涉及上百个一级供应商,这些关键供应商100%可以在中国找到,95%分布在无锡及周边“一小时产业圈”。
无锡以实体经济见长,制造业实力雄厚。近年来,无锡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形成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7个超2000亿元规模产业集群,其中5个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无锡正在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这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坚定了我们扎根无锡的信心。”走进无锡高新区的GE医疗无锡基地,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这里平均每4.5分钟,就有一台个性化配置的超声主机完成装配、下线交付,GE医疗全球超60%的超声探头和40%的超声主机都从这里产出。而当我们放眼厂区之外,一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已初显峥嵘,其中包括同步建设的GE医疗超声大中华区总部。
不止GE医疗深耕于此,在无锡高新区科技商务中心里,法国罗格朗、德国威巴克、瑞典阿特拉斯等跨国公司的logo熠熠生辉。这片仅2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28家,形成“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的国际产业集群,更获评江苏省首个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
这种“总部+基地”的模式,在无锡开放领域已形成示范效应:博世商用车业务中国总部、西门子中压智能化数字工厂、达能纽迪希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基地等一批功能性总部相继落地。截至 2024 年底,无锡已有54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显示出外资以无锡为核心,打造扎根中国、辐射全球的“合伙人”与“创新源”的信心。
敢为人先:江苏对外开放的“无锡起点”
当我们聚焦无锡,可以看到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缩影:外资企业与无锡发展“一路同行”、共同迎接挑战,共同赢得机遇。外商、外资已“链”入无锡经济的肌理,也共同塑造、成就了今天的无锡——
1981年,江苏省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在无锡诞生,成为无锡“引进来”的先声。1992 年,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成立,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次年,新加坡工业园落户,开创了中外园区合作的典范模式,吸引首批外资企业扎根。彼时,布勒、阿里斯顿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率先入驻,开启了在无锡的发展征程。
商业领域同样开放先行。1996年,江苏首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无锡八佰伴商贸中心落户,随后麦德龙、家乐福等国际商业巨头纷至沓来,LV、HERMES等50余个国际品牌相继入驻,持续放大无锡的城市商业能级。数据显示,2024年无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84.1亿元,同比增长4.5%。
关键的质变持续发生在产业领域。随着无锡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能源等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城市前列,博世动力总成、SK海力士、阿斯利康等跨国巨头纷纷加大在锡投资,形成“世界500强扎堆、产业链集群”的独特景象。
今天,无锡集聚外资企业超7200家,四分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近250个项目,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 800 亿美元。2024年,无锡实际使用外资完成34.4亿美元,占全省比重提升至18.1%,外资密度全省第一。
无锡是江苏对外开放“引进来”的起点,也是“走出去”的先锋。在全国首批认定的8个境外工业园项目中,无锡独占其一——“柬埔寨西港特区”成立17年来,累计入驻企业达208家、创造就业岗位约3.2万个,对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已超过50%,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标杆。
从最初的“破冰试水”到新时代的“双向融合”,交流合作打开新空间。目前,无锡对外投资已遍布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1920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269.7亿美元,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省第二。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突破1.3万家,外贸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在千亿美元以上。
太湖之约:双向开放新格局的“无锡篇章”
今年5月,阿斯利康投资4.75亿美元的小分子药物新工厂在无锡开工建设,主要生产阿斯利康在研管线中的心血管创新药,预计2028年第四季度投产,供应国内及海外市场。
“此次再投资是阿斯利康在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体现了我们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阿斯利康全球生产运营高级副总裁、亚太区生产运营负责人溥思同说。自1993年落户以来,阿斯利康累计在无锡投资超10亿美元,形成涵盖研发、生产、物流的全产业链生态,无锡已成为其在中国的重要战略基地。
无独有偶。阿法拉伐(江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两年内增资2000万美元,将业内最大尺寸螺旋板换热器项目落地江阴,成为全球首个将该核心技术引入中国的企业。其间两次增资均是利润再投资。
龙头企业的再投资,彰显了外资对无锡的坚定信心。为鼓励外商持续“加仓”,无锡在省内率先出台《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十项措施》,有针对性地提高再投资支持比例;开展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敲门行动”,动员企业将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等转化为实际投资。
数据显示,在今年新到位的外资中,有9.7亿美元来自无锡现有外资企业的利润再投资,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的36.7%。
“曾经,外企在中国投资的逻辑是打造‘生产—销售’的简单闭环,协同布局全球业务。如今,外企更希望成为中国深度合作的‘生态—伙伴’。”有关专家表示,近年来,外企持续加速在江苏的战略布局,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贡献了积极力量。
无锡利用外资整体优势明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障双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无锡同样决心坚定、举措有力——
聚焦制造业产业链,重点支持外商投资高端装备、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加快补齐重点产业链上的短板,有力支撑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聚焦重点国别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贸活动,招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高科技“独角兽”以及数字经济等处在科技前沿、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项目。
推出“外资十条”、《无锡市推进外资企业总部化基地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等,形成了覆盖外资落地、发展、升级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在省内率先实施“外籍人士来锡便利化十项措施”,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国际商事法庭,开通生物医药研发物资“绿色通道”,建立专班专人服务机制,一年内协调解决企业通关、退税等问题100余项,做到服务精准滴灌。
即将召开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交流会暨企业家太湖论坛,将为江苏、为无锡扩大开放汇聚新质打造绝佳平台。据了解,本届论坛期间将进行全省重点外资项目成果展示,发布一批重大开放平台,展示一批外资总部企业和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此外,无锡将精准锁定“465”现代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开展产业链对接合作活动,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进一步发挥好重要的链接作用。
从太湖出发,“链”通世界,共赢未来。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马薇 俞圣彤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