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一周热点 > 正文
虚拟电厂崛起,江苏实践引领千亿级能源变革

近日,2025年(第八届)电力需求侧管理创新大会暨虚拟电厂建设实践交流会在苏州召开。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筹划组织下,来自政、产、学、研、金、服、用等领域近300位代表,研讨当下在中国的电力系统中由“虚拟电厂”加速推动的能源革命。

2025年(第八届)电力需求侧管理创新大会暨虚拟电厂建设实践交流会聚焦“虚拟电厂”实践

虚拟电厂打开千亿赛道

一个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的新赛道正豁然开朗。今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下称“357号文”)被视为虚拟电厂发展的“风向标”。其明确虚拟电厂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地位,到2027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5000万千瓦。

国家发改委相关文件截图

这一强有力的政策信号迅速在江苏省得到积极响应。江苏省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快速跟进,为虚拟电厂从“可参与”到“易盈利”创造条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于崇德表示,要立足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夯实虚拟电厂的新型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完善需求响应价格体系,丰富交易品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能研究所所长李建锋在大会现场发布《虚拟电厂年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下称“报告”)。

李建锋现场解读虚拟电厂年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的“能源e+”虚拟电厂,已聚合工业、楼宇、光伏、储能及微电网等113户灵活调节资源,聚合容量约12.8万千瓦,可为江苏电网提供最大4.4万千瓦的削峰能力和5.9万千瓦的填谷能力。通过参与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该平台累计助力省内新能源发电企业增加消纳收益超700万元,帮助用户企业获取调节补偿超1500万元,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

国网江苏能源e+虚拟电厂管理系统

对虚拟电厂概念,资本市场的反应敏锐而热烈。同花顺数据显示,虚拟电厂指数(886004.TI)在2025年1月1日至11月14日期间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整体涨幅达41.89%。值得关注的是,江苏A股上市公司中19家受益于“虚拟电厂”相关概念,股价表现活跃。

比如,掌握核心的源荷储聚合控制技术的供应商金智科技股价稳步上行;苏文电能因签下100MWh虚拟电厂项目合作,获得市场持续关注。在明确的政策预期下,虚拟电厂已从一个前沿概念,蜕变为一个拥有清晰商业模式和巨大市场潜力的黄金赛道。

AI+算法重构核心竞争力

“虚拟电厂”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运用现代信息通信、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将海量、分散、异构的负荷资源,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电网可精准调用、稳定可靠的“虚拟单元”。在这一领域,江苏的企业与用户通过“AI+能源”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颇具代表性的创新样本。

协鑫能科推出的“聚星”虚拟电厂平台独创“城市—运营商—企业”三级智慧体系,凭借多维AI大模型支撑,实现了从电网需求预测、资源优化匹配到交易策略推荐的全流程智能化。

协鑫能科发布的聚星虚拟电厂平台上“运营商级”控制台截图

“平台通过能源大模型,极大地提升了负荷预测与调节能力评估的精准性,”协鑫能科总裁费智介绍,AI智能体将实时盯盘,智能决策,保证收益最大化。结果显示,系统在可调度潜力评估精度提升了10%以上,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收益提升了8%以上。

更为深刻的变革,发生在传统的高载能行业。虚拟电厂技术正将这些曾经的“用电大户”转变为电网灵活的“调节伙伴”。

“虚拟电厂”的有关实践研究引发各界关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宝武集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永杰分享了在江苏靖江中信泰富特钢的实践。该项目作为国家试点项目,采用风光储和电炉复合形式,提供全流程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能源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

另一个案例来自徐州金虹,经能源优化,每千瓦时电比同类企业低三毛钱。“这就是江苏省电网设计与制度设计,和钢厂之间紧密互动的结果。”张永杰说,通过虚拟电厂,工业企业能够直接将自身的负荷调节能力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经济收益,实现从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的转变。

会上发布了首批重点工业行业电力可调节负荷资源开发研究成果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忠奎认为,交通基础设施是巨大的分布式光伏潜力区。“600万公里的交通基础设施,跟电力设施协同规划、协同建设、协同运营和管理,这个空间很大。”

南方电网科研院计量所副所长王宗义表示,今年重点开展车网互动(V2G),实现“批发+零售”两种模式,今年累计互动电量已超3000万千瓦时。来自不同行业的探索,逐步展现出虚拟电厂技术赋能、激活、调节千行万业资源的广阔价值。

多重探索“市场化盈利”

虚拟电厂的崛起,是一场关于能源生产、消费和调度关系的深刻变革。

眼下,虚拟电厂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即收益来源正逐步摆脱对单一需求响应补贴的依赖,加速向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以及绿色价值交易等多元化、市场化的路径演进。

协鑫能科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能源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79亿元,同比激增378.81%,占总营收比重达19.9%。虚拟电厂、售电、绿电绿证交易等业务支撑这一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规模约690MW,平台管理用户规模超20GW。

其收益构成分三部分,一是通过AI策略在电力现货市场中捕捉价差套利。二是该公司在江苏省约占30%的可调负荷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可获取调峰等补偿。三是企业约3.55亿kWh绿电交易、约10.89亿kWh的国内国际绿证交易等绿色增值服务。

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带来活跃的资金流动。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有40余个虚拟电厂参与现货市场,30余个参与辅助服务市场。2025年1—6月,山西、山东、福建、湖北等地的20余个虚拟电厂累计结算金额已超2亿元。报告预测,若虚拟电厂未来在现货与辅助服务市场中的交易量占比能达到20%,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00亿元。

上市苏企纷纷加入这一黄金赛道。截至2025年11月1日,江苏省获批成为虚拟电厂运营商已达43家,苏州高新、悦达投资控股的悦达能服等都取得虚拟电厂资质。

江苏设区市及园区也在加速虚拟电厂布局。日前,苏州工业园区发布虚拟电厂建设方案,规划到2027年,构建成熟的虚拟电厂生态系统,建成120兆瓦调节能力。今年8月无锡市发布政策要加快新型储能设施、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项目建设,预计到2030年,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165万千瓦左右。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玥颐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