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休闲步道、精致的小游园、热闹的商业店铺……位于南通市崇川区任港路停车楼项目自投入运营以来,不仅缓解了老城区停车难,还成了周边居民休闲新去处。
“这里曾是一片废旧厂房,常常被周边居民嫌弃,附近众多住宅小区停车需求大,下班后车主只能违停在路边,经常收到市民投诉。”停车楼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规划之初,南通提出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造福市民。项目建设方与南通市国动办合力巧妙规划,把项目北侧精心打造为城市口袋公园和商业设施,地上建成现代化停车楼,地下空间则建为人防工程,取得了综合效益。
这样平战结合、服务民生的项目,这些年在全省还建成了不少。漫步徐州“彭城七里”文脉轴线,游客和市民很难意识到脚下还有另一条“动脉”——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以彭城广场为中心,串联起多个商圈与地铁1、2号线换乘站的地下连通工程。通过10余个连通口,这条“地下动脉”将原本孤立的人防工程连成一体。应急状态下,这一系统可被迅速激活,发挥人员防护、指挥调度、物资转运功能,强化城市应对复杂风险能力。
在南通中央创新区,一座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医学综合体地下人防工程也在“枕戈待旦”。这处省内单体建筑规模最大、战时功能最全的人防自建工程,平时1632个“智慧车位”大大缓解群众停车难,停车场深处还有一处4500平方米的战时中心医院。记者探访看到,所有机电设备已到位,医疗设备和人员入驻即可运行。战时这里主要承担伤员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诊治,覆盖服务人口约50万人。
“中心医院可提供床位250张,平时作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库房和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服务中心使用。”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战时立即能用,通风系统30年免维护,还装有省国动办科研成果——人防工程核生化综合监控报警数字化平台,收到核生化入侵信号后,系统可在5秒内自动切换到隔绝状态。
在崇川区盘香沟社区,一处闲置人防工程被移交社区,改造为集陈列近万件老物件的民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休闲书吧于一体的市民综合空间,年均接待观众超过万余人次,还成了居民纷至沓来的夏季纳凉点。“人防工程既是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重要载体。”类似“唤醒”沉睡民防工程服务民生的项目,“十四五”以来在全省遍地开花。
走进徐州卧牛山腹长长的坑道,这座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防工事,如今成了全球深地科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地下实验室——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我们通过改造提升,使其成为实验室的最佳选择。”徐州市国动办副主任梁亮表示,当地不仅进行了内部环境改造与空间拓展,二期工程还将为实验室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实验室名字高大上,成果却和民生息息相关。科研人员介绍,从页岩气开发到深地空间利用,从灾害预警到能源储备,实验室正成为服务国家资源安全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支点。“目前,其开发的复杂岩层识别与暗流探测技术已在徐州地铁4号线建设中投入应用,实现了事前风险防控与成本节约”。
一些实在无法利用的老旧人防工程也获得了科学处置。同样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无锡解放环路人防工程位于市中心,曾化身地下通道、健身房、小商品市场服务市民,如今到了退役时。“早期人防工程结构老化、战备功能弱化,已成为城市安全的潜在隐患。”无锡市国动办副主任胡建军介绍,他们采用流态固化土回填技术消除风险,既环保科学,也为二次开发留有余地。截至11月,工程已完成六分之五。
科学服务群众的民防工程,既来自硬件,也来自软件。每天傍晚放学时,无锡蠡园中心小学门口,驾车家长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孩子动态后,从容驶入地下车库接孩子。如果车太多,还可停到与该工程连通的学校东侧人才公寓地下人防工程。“智能接送港”让曾经的拥堵长龙悄然消失,该工程还计划在节假日、寒暑假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停车资源配置。
“将接送学生的区域从校门口搬到地下室,既安全方便,也避免了极端天气的影响,大大提升了学生和家长的体验感”。试点基础上,该市已竣工和在建的各5处校园人防工程,均兼顾新型地下智慧接送功能。
在无锡,一项事关民防车位的新机制也在服务民生。此前,一些小区人防车位租金由物业公司代管,资金使用不透明、维修保障难落实。无锡市国动办联合住建、纪委监委等部门,推动建立银行专户监管机制,实现租金单独列账、专款专用。全市已有近900个小区开设人防维修资金专户,缴存率超80%,资金余额近8000万元。“租金单独列账触及了部分物业的利益,但我们通过专项整治与法律手段,坚决推进到底。”无锡市国动办主任缪学军介绍,这场改革实现了租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人防设施维护更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五年,我们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阳光人防’平台,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防空地下室应建必建、易地建设费应收尽收。”省国动办负责人说,这五年也是民防工程融入城市建设的五年,特别是2021年以来,惠民人防工程建设连续4年被列入省政府年度百项重点工作,各地紧抓轨道交通、商业中心、广场绿地、人口聚集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机遇,建设一批平时作为地下停车库使用的大型人防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社会提供车位近400万个。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