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小哥白尼”们筑梦星空!115名中学生斩获省级决赛奖项

交汇点讯 近日,2025年江苏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在南京市第一中学举行。来自全省的115名优秀中学生天文爱好者齐聚赛场,历经理论赛与观测赛的激烈角逐,竞赛组委会依据选手综合成绩及竞赛规则,最终确定低年组、高年组获奖名单:共评选出一等奖13名、二等奖35名、三等奖 67名,同时评选优秀指导老师18名、优秀组织单位38家。

据介绍,本次赛事由江苏省天文学会、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联合主办,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南京市第一中学共同承办。

颁奖仪式上,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居艳回溯了学校近五十年的天文教育历程。从早期的望星楼,到如今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天象厅、天文台,再到拥有“南浦星”小行星命名荣誉,南京一中始终坚守“仰望星空”的科学教育初心,持续在一代代学子心中播撒探索宇宙的种子。

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朱庆生研究员强调了天文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价值与育人意义,并指出天文知识竞赛不仅是检验学习成果、拓展思维的平台,他鼓励同学们享受竞赛过程、在相互激励中成长,以此次参赛为起点,持续攀登科学高峰。

据悉,本次竞赛期间还同步开展天文教师研讨活动、“南天学堂”科普报告等活动,来自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陈燕梅教授为大家带来“宇宙的诞生——星系的形成”科普报告。

据介绍,南京一中作为江苏省天文科普基地,南北两个校区均有优质的天文场馆作为支撑,场馆主要由天象厅、天文台和天文教室三部分组成。南京一中的天文台拥有口径220mm折射式天文望远镜、80cm口径天文望远镜(南京市现有中小学天文台中望远镜口径最大的),让同学们开展对太阳、月球、行星等天体的观测探究。同时还会开展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以及土壤性质探究与剖面观察的实践内容。

夜幕下的观测现场,没有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只有头顶清晰的月轮、记录单上细致的标注、师生间热烈的讨论。课堂上抽象的原理,在一次次抬眼观测、一次次记录对比中变得具象可感;原来需要反复背诵的“上上上西西”口诀,变成了同学们亲手验证的发现。

地理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探索世界的钥匙;教学的目标,不只是培养会答题的学生,更是培育会观察、会思考、会实践、会表达的探索者。当学生亲手记录月相变化,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月相知识,更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当他们凝视远古化石,领悟的不仅是地质年代,更是地球演化的智慧、对生命的感悟。

地理的舞台从来不止于教室,而是整个天地山河、日月星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兰倩怡

责编:程晓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