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江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迎难而上、聚力攻坚、奋力拼搏,在风浪中稳住高质量发展的“航向”,切实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在对外贸易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江苏外贸表现亮眼,今年1至10月进出口总额达4.8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13.1%,贡献了全国两成多的出口增量。这份答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外贸稳增长22条”到“稳外贸稳就业12条”,从开展“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到“一行一策”推动新兴产业向外拓市场……江苏省委省政府从头抓起、迎难而上,以政策和远见塑造韧性,政企联手开拓新市场、壮大新业态、培育新优势。在伊之密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把机械手臂组装到一台台大型二板式注塑机上。这些成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家电、3C等领域,已远销全球 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伊之密注塑机二板机技术部高级经理齐明超说:“我们预计全年出口可以达2亿元,增长可能达到60%。”
南京海关所属吴江海关关税科副科长刘霜林说:“聚焦工业机器人尖端设备制造等行业开展调研,指派专人帮助企业了解AEO认证、优惠原产地等海关惠企政策,助力企业最大程度享受政策红利,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承压中展现韧性,于挑战中迸发活力。外贸曲线的逆势上扬,是这一年江苏紧紧围绕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着力点,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江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组织实施45项省科技重大专项攻关,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二;启动“双高协同”创新发展试点,让产学研对接更加畅通;启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专项行动,推动新兴产业积厚成势……科技创新向高而攀、产业发展向新图强、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厚植江苏发展新优势。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经理范锋斌说:“我们和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扬州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有大量的产学研合作,销售额增长最多的是SGT MOS这样一个芯片产品,主要用在现在的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主流的应用场景。”
长广溪智能制造(无锡)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孙斌说:“今年,汽车以及机器人行业都非常火热。我们这两块今年都在快速拓展,相比去年有两倍以上的增长。”
今年以来,江苏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江苏347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江苏中亚中心升级为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等,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齐头并进,锻造江苏发展强引擎。
今年以来,江苏深入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联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开通宁扬长江大桥、常泰长江大桥,建成宿连航道三级航道并启动二级航道建设……一个内联外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筑,拓展着江苏发展的空间。
今年以来,江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就业政策“组合拳”显效,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5.57万人,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着力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标注着江苏发展的温度。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的态势持续巩固,“进”的步伐更加稳健,“新”的动能加快积聚,江苏正全力以赴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说:“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贸易大省、制造业大省,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省上下及早谋划、积极应对,在对外贸易中顶风破浪赢得主动权,稳企业稳就业取得实质性成效,市场更有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入融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全省经济运行既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也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切实扛起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任,也为开启‘十五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