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媒人”计|巧帮产学研各觅“意中人”,有多少种思路?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启动《“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全媒体采访行动。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全省36个基层观察点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全面展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如何让一袋优质的“技术面粉”,变成一碗香喷喷的“产业面条”,从而构建新型产学研融合生态圈?四月春光里,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走访省内多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企业,调研产学研合作的“锦囊妙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座谈调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座谈调研

聚焦·课题:

技术和市场需要“双向奔赴”

微风拂面,阳光正好。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内飘来阵阵药草香。

数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团队一直在为天然产物提取及应用技术找寻一个“家”。这个“家”,能不能安在江苏?肖院士的学生廖矛川心里没底。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得知这个消息,主动登门拜访。经过多轮对接、撮合,团队项目最终“安家”于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并于去年5月注册苏州红郡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抗病毒中药药物开发与产业化工作,解决中药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溶解性、生物利用度等难题。

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平台
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平台

“打通技术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技术找到满意的归宿。”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志强表示,要想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企业作为最贴近市场需求的“百灵鸟”,主动创新才能创作出“更动听的歌曲”,但目前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投入强度不大,联合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的主动性还不够。

市场有需求,高校科研院所有技术,二者需要双向奔赴。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资源开发与技术转移处副处长巢俊认为,“当前,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依靠政府政策拉动较多,市场配置资源还不充分”。

这时,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就成了为技术持有方和市场需求方牵线搭桥的“媒人”。面对目前服务体系等市场力量薄弱,科技中介服务能力不够强的问题,一批“业务能力强”的成果转化“媒人机构”上线。目前,全省企业与国内10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省级以上产学研合作载体5000多个,建有“校企联盟”16000多个,年实施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20000多项,为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视野有多远,事业就能走多远。”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姚国鹏说,国际化产学研合作是新时期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的重要标志。但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部分国际产学研合作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国际产学研合作中,跨国文化差异、知识产权壁垒、国际大环境瞬息万变等每一只‘拦路虎’都不容小觑。”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人员与企业对接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人员与企业对接

行动·效应:

从“不知找谁合作”到结出丰硕成果

“如果说,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是织成一张网,那么,我们就是织网的引线人。”赵志强这样比喻推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

技术解决路径上遇到难题,就像被扼住喉咙一样难受。调研中,中电鹏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鹏程”)规划运营部部长王鸣昕深有感触。他回忆,当时公司在基于AI深度学习算法的高精度定位检测技术方面储备不足,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或许可以杀出一条生路。但问题接踵而来: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桥梁谁来搭?怎么搭?

这时,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小分队为中电鹏程搭了把手。最终,中电鹏程与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牵手成功”,签约联合开发超大规模芯片先进封装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目前,双方合作已结出硕果。王鸣昕介绍,该项技术有望打破半导体封测设备的“卡脖子”现状,实现芯片先进封装全流程主要工艺装备的国产化。

调研中,记者还了解到一种“科创飞地”新模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探索三方省地共建“科创飞地”,推动国际技术人才引进及跨省“飞地”合作。比如,2021年首家“科创飞地”在哈尔滨建成后,充分利用黑龙江高校院所与 “一带一路”俄语相关国家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对接江苏(昆山)企业需求和产业资本,促进适合产业化的科技创新项目在黑龙江和江苏两地转化。目前,已收集创新项目信息238项,25个项目已完成对接,14个项目列为创新中心拟入孵清单。

调研·问计:

通过“近、快、落”解决“两张皮”问题

产学研合作怎样才能做到最佳?关键是要让创新资源集成起来、联动起来,让产学研合作的氛围活跃起来。

一是科技计划要向产学研合作项目倾斜。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聚焦半导体、通信、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发展瓶颈,至2022年年底累计立项支持2200多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安排省资助经费超200多亿元,吸引高端成果到江苏企业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重大产品群、骨干企业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省内具备较强创新实力的高校院所普遍建设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支持省内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高校积极与省外一流高校院所共建实体化运行的联合技术转移中心。

三是打通科技创新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质效。

四是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积极开展“科技副总”选聘,累计从省内外450多家高校院所遴选8200多名科技人才到江苏企业兼任技术副总或副总工程师,促进高校院所和企业间的人才互动交流。

五是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向企业创新一线,聚焦产业园区创新主阵地,坚持集成创新服务的理念,按照“挖资源、进园区、帮企业”的工作思路,搭建形成了“33310”产业科技集成创新服务体系,创建了“五个一”集成创新服务模式,大力组织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力争未来三年重点实现“3个100”(重点服务100家创新园区、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0项重大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重大任务目标,为企业融资达800亿元。

如何深度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调研中,赵志强表示,要把握需求侧,深挖供给侧,探索新形式,突出“近、快、落”,走进重点实验室、高校密集区,走近科学家身边,近距离服务,快速转化,高效落地,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服务。

建言·启示:

提供精准服务,筑牢创新资源池

国际产学研对接载体
国际产学研对接载体

就像让一袋优质“技术面粉”变成一碗香喷喷的“产业面条”一样,产学研合作的“厨艺”如何进一步提升?

赵志强认为,产学研创新资源池还要进一步挖深筑牢。要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建立密切联系,充分挖掘摸排先进技术项目、创新人才团队、创新平台项目等创新资源,灌入创新资源池。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葛沪飞认为,产学研合作,要正视高校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上不同的诉求,注意两者在创新选择定位、激励因素、成果形态与成熟度等存在的显著差异。“科研院所主要是受好奇心驱动的科技创新,着重于基础研究,发现新规律、形成新方法等,为社会创造新的知识,获得学术声誉;企业主要是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着重于新产品、新工艺等,以期获得不对称的市场竞争能力。”

对此,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吴乐建言:要持续推动产教研融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设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前沿技术问题牵引的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面向企业和专家教授,可提供“一企一策”“一人一策”的产学研合作精准服务,促进双方达成合作,跟踪服务项目转化落地,提供“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政策、检验检测等支撑服务,为落地技术、人才项目等提供全方位保障。

葛沪飞建议,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依据产业创新系统差异对产学研分类管理、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成熟度、强化面向应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与激励制度改革、成立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应用专业机构,例如概念验证机构。

“把概念验证中心作为弥合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市场化、产业化成果之间鸿沟的黏合剂,助力创新主体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支持概念验证发展,葛沪飞提出,设立由政府主导,多元化社会资本共同组成的概念验证基金,对高校院所形成的高水平原创技术成果进行概念验证,充分减少产学研技术成果转化时间,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概念验证科技保险品种,降低转化风险成本。

“同时,继续资助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强化应用导向的科技创新;聚焦江苏产业发展需要,打造一批科研院所与企业联盟共建的‘科技创新中心’,搭建贯通创新链全过程的共创平台;培育和建设‘未来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与产业创新相关的所有政府部门和市场组织都作为核心合作伙伴参与其中,增强对未来创新要素统筹能力,推动组织、模式与制度创新,提升江苏创新系统效能。”葛沪飞说。

策划|潘青松 杜雪艳

统筹|杜雪艳 王高峰

采写|张宣 程晓琳

视频|王子杰

片头包装 | 张琦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