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同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更好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方向。

坚定制度自信与成就各民族繁荣一以贯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经过8年的持续努力,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5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3个多民族省份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党的领导,没有人民当家作主,无论是多元一体的融洽民族关系,还是个别少数民族的“直接过渡”,都是无法实现也是不可想象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新时代以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指引。

坚定文化自信与传承各民族文化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千百年来,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让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才能生机勃勃、生生不息。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各民族文化不断繁荣发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就能更好地凝聚起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把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奏得更加响亮,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大动力。

坚定道路自信与促进各民族发展一往无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从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从天山南北到西南边陲,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的民族工作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这条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平等之路,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团结之路,是帮助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归根到底是中华民族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复兴之路。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