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邂逅“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交汇点记者探访背后故事

作为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西宁正奋力打造“青藏高原上最宜居的中心城市”。中国共产党西宁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

11月6日—8日,参加“走在前作表率 聚力现代新西宁”主题传播活动的全国近20位主流媒体记者走进西宁,探访西宁如何推动智慧民生和养老体系建设,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

政府+社会共建养老服务

在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村的“老年之家”,吃、住、娱乐、康养一条龙服务。据大堡子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永林介绍,该村现有600多位村民的养老难题,大堡子村老年之家设观影室、康复室、图书室、书法室等多种功能室及室外健身广场。基本能够满足全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及残疾人的就餐、文化、学习、娱乐等需求。

大堡子村老年之家

李永林介绍,为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村里设立了农村养老互助点,进一步健全功能活动室,老年人来到这里,可以根据喜好到各功能室活动,还可以在爱老幸福食堂吃到营养的午餐,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邻里互助养老,让老人们乐在其中。

大堡子村老年之家的老人们正在唱戏曲

大堡子村老年之家只是西宁市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中“幸福城市、宜居城市”的一个代表,是西宁市439个农村老年之家中的一个。

城西区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西宁养老体系中的另一个典型样本。该中心负责人高宗慧介绍,中心内设接待室、护士站、办公室、厨房、餐厅、浴室、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医务室、棋牌室及休闲文化娱乐区域等,还配备有理疗按摩器械及各种性能康复器材等现代化、适老化用品。提供“日托+短期托养+长期托养”的个性化智慧托养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大众化的服务需求。

城西区通海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西宁市民政局副局长高波表示,西宁市从设施建设、机构管理、人员要求等方面制定了标准及规范,提出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广覆盖、成体系、均衡化布局,形成“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枢纽,覆盖周边社区和家庭照料”的养老服务网络,在青海率先形成了覆盖全市、布局均衡、梯次合理的“15分钟为老服务圈”。2022年,西宁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获得国办通报激励。

古城焕发生机新的活力

“唐蕃古道,日月湟源”,湟源县史称“丹噶尔”,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藏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部,也是通往西藏的咽喉要塞、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排灯之乡”等美誉。在西宁市湟源县,有一座丹噶尔古城,正逐渐吸引游客的目光。

丹噶尔古城街道

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 2010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共有大小景点17处,主街全长800余米。其中,城隍庙修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是中国最西边的一座城隍庙,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噶尔古城湟源皮绣展馆展出的皮绣作品

丹噶尔古城的价值不只在于保留至今的古建筑,还在于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处重要传承地。湟源县目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89项,包括国家级非遗“湟源排灯”,青海省级非遗“湟源陈醋酿造技艺”、“湟源民居建筑石刻技艺”等7项,市级非遗“丹噶尔皮绣”、“湟源剪纸”等7项。

据湟源丹青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他们充分借鉴南京老门东开发运营模式,秉承“小尺度、渐进式”的“微更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丹噶尔古城的文物古迹向“文创产品”开发转化,结合城隍庙、文庙等标志性建筑开发皮绣、掐丝珐琅、印章图集等文创产品,积极推进排灯、剪纸、陈醋、香包、青稞酒等非遗技艺入驻景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下脖项村位于湟源县东北部,周边群山环绕,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受大山影响,全村经济收入长期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

“在下脖项村待得越久,对乡村的感情就越深。”35岁的李桂娟是下脖项村驻村第一书记,初到东峡乡下脖项村时,这座大山里的小山村刚脱贫没几年,进一步振兴发展、防止返贫的任务正紧。

下脖项村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过渡带,森林覆盖率高达54.7%,堪称“天然氧吧”。村里早在2003年就瞄准了这里青山绿水的优势,开始办起一家家“农家乐”,但对游客的吸引力还不够大。

下脖项村的农家乐一条街

李桂娟带着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想办法,给村里提升道路、房屋等品质。构建起以“农家乐”为载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体系,打造出集农家特色美食品尝、乡村民俗表演、自然景色观光、乡村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服务区。经营者富起来了,带动着乡亲们也大大增加了收入,2023年,下脖项村集体经济综合性收入将超过50万元。

下脖项村4号农家院背靠一座山峰(澎湃新闻供图)

下脖项村的“农家乐”经济只是西宁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乡村振兴故事还有很多。据湟源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湟源县将持续推进“强村”工程,实施“强村带弱村”行动,力争到2027年,累计收益达100万元的村庄占比达到55%以上,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助力“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建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钱晶晶 /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