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人权行动看中国)锡林郭勒草原新牧人:养殖无人化,收入多元化,生活现代化

(资料图)图为阿拉腾巴特尔正在跟野生狍子玩耍。每年冬天,都有野生狍子来他家牧场过冬。呼钦特古斯 摄

中新网锡林郭勒11月13日电 题:锡林郭勒草原新牧人:养殖无人化,收入多元化,生活现代化

作者 奥蓝 春华

近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迎来了一场大雪,银装素裹之下的茫茫雪原静谧安然,但阿拉腾巴特尔和草原上所有牧民们一样,都在热火朝天地为过冬做着准备。

今年42岁的阿拉腾巴特尔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旗浩勒图高勒镇乌日图高勒嘎查的牧民,一直生活在牧区。在当地,他的“牧驼人家”智慧家庭牧场因为拥有“五畜吉祥”和现代别墅,远近闻名。

“都说我家是智慧家庭牧场。的确,跟从前不一样。以前放牧很辛苦,现在一部手机就可以。”在给牲畜喂好草、饮好水后,阿拉腾巴特尔回到摆满书籍的敞开式书房,对记者说道。

(资料图)图为阿拉腾巴特尔家的牧场,不远处是于2020年新建的别墅。呼钦特古斯 摄

聊天过程中,他通过视频监控、牛羊定位等设备和手机APP,实时监控草场状况及牲畜动向,实现流动畜群无人跟踪、无人看护放牧。“养殖无人化,但能随时掌握牛羊的一举一动及牧场动态。”

草畜平衡、优养精养是阿拉腾巴特尔的放牧理念。“我家草场少,所以还特地租了1万多亩。我把草场分成3个区域轮牧,目的就是保护草场。”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父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的养牧经验是很好的财富。”阿拉腾巴特尔话锋一转,“但是,他们那一代人太辛苦了。靠天吃饭,粗放式养牧,经营的是传统畜牧业。”

(资料图)图为阿拉腾巴特尔家的驼群。呼钦特古斯 摄

阿拉腾巴特尔的养牲畜还讲究“因地制宜”。他家的夏营地在一片沙窝子里,长满桦树。几年前,他特意买了4峰母骆驼,并收获又一新身份:牧驼人。

日子越过越好之后,他调整畜结构,在追求经济效益之余,聚齐了“草原五畜”(山羊、绵羊、牛、马、骆驼)。“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五畜’,‘五畜’和我们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寓意着草原吉祥幸福。”

现在,他家不仅有百余头规模的马群、牛群和羊群,驼群规模也有80多峰了,每年仅卖驼奶就能收入超10万元。

(资料图)图为正在别墅二楼阳台的阿拉腾巴特尔和女儿。呼钦特古斯 摄

“这些年能明显感觉到,牧区发展很快,就物质条件而言,城乡差异越来越小了。十年前我家新盖起砖瓦房的时候,根本想不到能盖别墅。”2020年,阿拉腾巴特尔盖起两层现代别墅,宽敞明亮,水、电、暖、网都有。“建别墅也是顺其自然,当时觉得日子好了,想建个好点儿的家。”

阿拉腾巴特尔周围也有不少回到草原做牧民的年轻人。“这里没有人挤人,连风都是自由的。空气清新,吃得也绿色,挺惬意的。”

如今,阿拉腾巴特尔已是当地有名的小康牧户和致富带头人。他不仅放牧,还于2021年带头经营起旅游业。每年夏天,游客们来这里看草原,在智慧牧场体验牧民生产生活,骑骆驼、做奶食品。

“最远的游客是从上海来的。我家草场有树有草有骆驼,风景优美,野生狍子也经常来做客。”阿拉腾巴特尔告诉记者,不少游客回去之后,还会回购他家的牛肉干、奶食品。“畜牧业是主业,旅游是‘小打小闹’。”

阿拉腾巴特尔也有小烦恼:缺电。他家现在使用的是3000瓦的风力发电机,没有长电。“草原上,没有电,做什么都很困难。”

(资料图)图为阿拉腾巴特尔(右三)全家福。呼钦特古斯 摄

这几天,阿拉腾巴特尔在新建的活动板房里忙碌着,准备在这间房子里晾晒风干牛肉,增加一笔收入。“这个冬天计划将4头牛风干成肉干。我还想把制作过程拍成短视频,引引流。”(完)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