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1月13日,作为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精品剧目主题分享会单元,南京世界文学客厅迎来了昆剧《瞿秋白》主演、著名昆曲小生施夏明。1小时的分享活动中,施夏明阐释了自己对剧中人物、情节的理解,解读了现代与古典交融的戏曲“剧诗”形式美学,现场演绎了经典唱段,也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台前幕后故事。

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剧目昆剧《瞿秋白》展示了瞿秋白被捕之后,在监狱中四个月的遭遇和他为坚持信仰而最终走向牺牲的过程。贯穿并打通了瞿秋白当年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并为戏曲界现代题材的创作,带来了许多宝贵经验。
编剧罗周有事未能到场,施夏明受其委托首先分享了罗周关于《瞿秋白》的创作心得,让观众对于情节的设置有了深层了解:剧中“昼”与“夜”的设置承载着瞿秋白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无限眷念,革命志士的信仰之光,指引着后人一路前行。
在剧中,瞿秋白的一生浓缩成舞台上的三个“昼夜”,在白天,他是英勇的战士,在夜晚,他是满怀柔情的文人。在施夏明看来,正是这种反差造就了瞿秋白对于生的渴求、对于死的蔑视,从而生发出对于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随后,施夏明透露一个动人的细节,1935年6月18日,36岁的瞿秋白英勇就义,而他自己也正是在36岁时出演瞿秋白,该剧导演张曼君曾直言“施夏明是上天派来与瞿秋白相遇的”。而最令施夏明难忘的是“中国的豆腐也很好吃,世界第一”这句台词,“这个豆腐是瞿秋白家乡常州的著名小吃,这句话出自瞿秋白《多余的话》的原文,稍加改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一个人对世界的无限眷念都浓缩进这么一句话中,起初看到剧本我就深受感动,每次演到这里,我也备感触动”。
剧中人物的台词深深打动演员和观众的心,施夏明也将部分经典唱段带到现场,一句句“舍不得”既有昆曲的婉转,又饱含革命的深情。施夏明说,为了表现那种汹涌喷张的情感,例如在跟妻子杨之华分离以及临终告别时,自己几乎每次都是“倾注全部情感地唱和念”。

一首用俄语和中文演唱的《国际歌》更是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施夏明说:“瞿秋白是将《国际歌》歌词完整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他将《国际歌》由‘诗’译成‘歌’,令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畏之情。”说着,他放下话筒,放声开唱:“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激昂的《国际歌》回荡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内,迸发出打动人心的恒久魅力。
作为现代昆剧,《瞿秋白》始终坚持着“是昆曲而非话剧加唱”的原则。施夏明表示:“我们不是话剧,也不是音乐剧,自始至终都讲究戏曲的程式美,当我们在创作中为了表现人物而不得不放弃戏曲程式的时候,我的恩师石小梅就一次次地把我们拉回来。”正是因为“守门人”的存在,这部现代昆剧才富有如此的张力。

据主办方介绍,11月21日还将举行话剧《西迁》的主题分享活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