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撸猫”需谨慎,被猫抓伤可能会得这种病

近年来,“撸猫”“吸猫”成为爱宠一族的招牌活动,萌萌的猫咪总让人忍不住逗弄一番。与此同时,人畜共患疾病的暴露及发病风险随之增加。

与猫咪相处中时常会有被抓伤、咬伤的情况,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能是一种非特殊的疾病——“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近年来猫抓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据研究猫抓病误诊率极高。听说过狂犬病、疯牛病、禽流感,那么猫抓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

发热且全身多处肿块,竟是“喵星人”惹的“祸”

34岁的朱先生是一个水产销售老板,两个月前,亲戚寄养只猫咪在自己家里,朱先生对这只喵星人喜爱有加,每天白天忙活完水产,晚上回家又当“铲屎官”。朱先生回忆猫咪刚来家的时候比较认生,“撸猫”时被抓伤了手背,当时有出血,但朱先生考虑是家养猫,没有及时就诊,也没有打疫苗。

就诊前20天,朱先生突然发现右侧肘部突显肿块,伴有疼痛,他以为是被水产刺伤,当时并没有太注意;10天前,腋窝也出现了明显肿块,这下他有点紧张了,但疼痛还能忍受,于是生活如常。但是就诊前一天晚上,突然发热不退,“乒乓球”般大小的肿块疼痛更加明显。朱先生紧急来到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就诊,就诊医生给他开具淋巴结B超,并且询问了详细的病史,了解到患者有鲜活水产接触史和猫抓伤病史,于是建议患者来到感染科。

感染科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到在两个月前,朱先生有被猫咪抓伤史,并有出血,还未打疫苗。感染科结合患者猫抓伤流行病学史,且在抓伤同侧淋巴结肿大,首先考虑“猫抓病”,但考虑到患者有水产刺伤史,是否合并其他特殊病原体感染?在充分与患者沟通的前提下,感染科进行了详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朱先生确实患上了“猫抓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病情已经好转。

“撸猫”需谨慎,时刻警惕猫抓病

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感染科副主任车军勇主任中医师介绍,猫抓病(CSD)又称“猫抓热”,是汉赛巴尔通体感染所致的自限性疾病。巴尔通体是一种革兰阴性的杆菌,通常是由猫抓伤、咬伤引起或与猫密切接触后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不传播。常见症状有:皮肤损害、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伤口处皮肤可有红肿、疼痛等。部分还会有食欲不振、咽喉痛、头痛、背痛、关节痛等症状。

猫抓病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在2~3个月可自行缓解,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免疫功能正常者患猫抓病未见有死亡的报告,但免疫功能障碍者(例如艾滋病)患播散性猫抓病有个别死亡的报告。文献资料中复发性猫抓病极为罕见。要特别注意宠物卫生,需避免被动物咬、抓伤。

预防接种

暴露后预防:理想情况下,应在暴露后即刻接种第一剂疫苗:如条件不允许,则应尽快。另外三剂应分别在第3日、第7日和第14日接种,不再推荐第28日接种第5剂。妊娠不是免疫接种的禁忌证。

暴露前预防:对于从事有狂犬病暴露风险的职业,或因爱好而有狂犬病暴露风险的人,应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预防。主要包括在第0、7、21或28日接种三剂狂犬疫苗。当既往接种免疫过的个体暴露于狂犬病时,应在第0日和第3日注射两剂加强剂疫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