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水乡,不仅承载了游子刻骨的乡愁,也成为水韵江苏明艳的标识。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长江江苏段沿线八座城市,如何攥指成拳,实现江、山、人、城融合共生的美好景象?南京大学城市科学城市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专家、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鸿雁建议,八市可锚定“世界级创意产业城市群”这一目标,打造高端经济发展共同体和世界级休闲度假目的地。

张鸿雁介绍,沿江八市中,三个城市已经进入了世界创意城市的群落中,分别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世界美食之都——扬州,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州。其他几个城市在创意产业领域也各具特色,完全可以构建起世界级的创意产业城市群。
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多年,张鸿雁注意到,根据最新规划,到2035年,长江江苏段将建成44座跨江大桥,“几乎每10公里就有一座桥,这为沿江八市融合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一盘棋”谋篇布局。长江江苏段全长433公里,岸线总长1169.9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2022年4月,江苏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目前,正在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将统筹沿江八市形成“一主八支四片”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布局。
张鸿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八市普遍经济发达、高新产业集聚,未来可在区域融合、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多下功夫。通过长江文化保护传承、长江文化内涵挖掘、长江文旅融合示范、山水江城一体发展等八大重点工程展示江苏作为,建立江苏“长江自然与文化基因库”,推出“十字交汇”黄金水道遗产旅游线路和重大文化地标、建构长江文化的世界文化身份识别系统等重点项目。以长江为轴,以两岸山水为画台,以地方的自然与文化记忆为笔墨,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两岸作为艺术品来描绘。同时,要彰显地域特色,不能一张“面孔”示人,沿江八市的城市立面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樊玉立 周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