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打卡城市交汇点 | 泰州钟楼巷

【编者按】交汇创造无限可能!请跟随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脚步,打卡城市“交汇点”,感受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高质量发展脉搏。

灰墙黛瓦,历经百年沧桑;巷陌纵横,见证古今交汇。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泰州钟楼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以众多时尚业态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街区。从岁月里走来,这座老街巷曾经破旧、颓败,经过城市更新与改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这片仅有0.2平方公里的泰式民居建筑群中,历史与现代、烟火与梦想、改变与守护一起交汇。

这里是历史建筑与现代街区的交汇。

钟楼巷西起海陵路,穿越关帝庙巷,东至府南街,因巷内有一座古钟楼而得名。从高处俯瞰整个钟楼巷街区,连片的古朴民居上,旧式小瓦层层叠叠,瓦片上或有青苔染色,或有藤蔓轻覆,仿佛轻声讲述老巷岁月的故事。

而走进巷内,整洁的巷道两旁,各类手工艺品工作室、咖啡屋、休闲吧、花店林立。这些店铺虽置身深巷,但设计感十足,连门前摆放的绿植都格外用心。结伴前来打卡各类小店的年轻人络绎不绝,钟楼巷的古朴与现代完美融合,对他们有深深的吸引力。29岁的李佳是钟楼巷的“忠粉”,每周至少来逛一次,“我喜欢这里的特别,哪怕只是跟几个朋友闲坐喝咖啡聊天就很开心。”

这里是烟火平常与追寻梦想的交汇。

这里不仅有年轻人喜爱的时尚网红店,也有老少咸宜的“烟火一条街”。从东往西走到巷子中间,往南一拐,就会与各种美味小吃的喷香撞个满怀。串串、锅贴、关东煮、煎饼、油炸臭干、水果冰粉、米糕……市面上的热门小吃在这里应有尽有,不论春夏秋冬,钟楼巷街区的这片区域,总是那么热气腾腾。氤氲的烟火气里,四面八方赶来的食客们尽情享受舌尖上的满足。

一面是烟火寻常,一面是梦想花开。35岁的咖啡店主倪旭宇在这里创业9年,是老巷第一批入驻的创业者。“我从上海回乡创业开店,选址的时候一下子就看中了这座巷子,觉得很有韵味。”尽管9年前钟楼巷还没有现在红火,但倪旭宇仍坚持在这里安放自己的梦想,这些年她见证了钟楼巷越来越好,也收获了创业的成功。

钟楼社区党总支书记居文霞介绍,钟楼巷建立以创客为主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入驻创业,追寻梦想。

这里是城市更新与民生幸福的交汇。

“以前巷子是土路,小时候的记忆里,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68岁的洪建文老人是钟楼巷的原住民,在钟楼巷出生、长大,一直生活在这里。走进他家,小院清爽干净,房屋内部进行了现代化装修,院中一棵茂盛的大银杏树即将迎来最好看的时候。提到现在的生活,洪建文感慨:“咱们这巷子越来越好,我们老住户幸福感更强。”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钟楼巷的更新与改造不是一次性的大改,而是长期、持续的,并且最大程度保护原有模样。”城中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夏沈迎说道。如今的钟楼巷,成为远近闻名的热门打卡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她独具特色。海陵区城管局城中中队副中队长金勇介绍:“这里原住民与商业占比大约各一半,在管理上我们也极大考虑各方的权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比如钟楼巷外围原先流动的织补、修鞋等老行当,他们联合街道、社区专门打造了固定用房,实现摊贩生计与居民便利“双赢”。

不仅如此,海陵区还在这里打造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实现志愿服务提供者与受众广覆盖,为前来打卡的游客和原住民提供各类暖心服务。古老的钟楼巷,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中承载着稳稳的幸福。

策划 潘青松 周建平

统筹 高伟 范杰逊

文字 卢佳乐 吴驰

出镜 卢佳乐

视频 陈霞 刘畅方达

美编 曹家瑞

责编:丁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