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在福州“鼓岭故事”中追寻中美情缘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月18日,由福州市区向东郊驱车,约40分钟就可以到达鼓岭。19世纪,福州开埠,大批西方商人、传教士、领事人员涌入。20世纪初,鼓岭成为旅居福州的外国人的避暑胜地。百余年后的今天,对于一些美国友人来讲,上鼓岭,就是“转厝”(福州话,“回家”的意思)。在鼓岭,中外居民和谐共居的场景,成为中美民间友谊的生动缩影;千年柳杉王、鼓岭邮局、万国公益社等,成为鼓岭情缘传承的见证。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月18日,福州鼓岭,郭秀玲向记者展示爷爷郭茂炉与加德纳夫人的合影。1901年,襁褓之中的密尔顿·加德纳随父母来到中国。此后10年,加德纳一家每年夏季都在鼓岭避暑,这里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回到美国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却未能如愿。临终前,他仍不断念叨着“Kuliang,Kuliang”。加德纳夫人几经寻访,终于弄清丈夫所眷念的故园是中国福州的鼓岭,并在1992年来到鼓岭。郭秀玲说,爷爷郭茂炉是加德纳先生在鼓岭时的玩伴,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期间,郭家人热情招待了她。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月18日,在福州鼓岭竹林山庄,郭秀玲一直珍藏着几张照片和一份用英文手写的感谢信,信纸已经变黄,被小心保存在一个文件夹里。图为郭秀玲珍藏的加德纳夫人写给爷爷郭茂炉的感谢信。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月18日,福州鼓岭山居生活博物馆门口,一座女挑工雕塑,一边挑筐内有一个襁褓里的男婴,原型就是曾任美国飞虎队中尉的穆蔼仁家族的穆彼得。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月18日,福州鼓岭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游玩。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月18日,游客在鼓岭邮局参观。如今,在古井饮水、在柳杉王下合影、去鼓岭邮局寄明信片,成了中外游客鼓岭行的必选项。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月18日,游客在加德纳展示馆参观,了解福州“鼓岭故事”。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月18日,游客在加德纳展示馆参观,了解福州“鼓岭故事”。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月18日,游客在万国公益社参观,了解福州“鼓岭故事”。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月18日,游客在万国公益社参观,了解福州“鼓岭故事”。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