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打卡城市交汇点 | 徐州户部山·回龙窝

【编者按】交汇创造无限可能!请跟随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脚步,打卡城市“交汇点”,感受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高质量发展脉搏。

晨起,口琴爱好者聚集回龙窝长廊,吹奏高昂乐曲迎来新的一天;临近午间,游客结伴游览明清古民居,学生列队参观城墙博物馆;夜晚华灯初上,户部山与回龙窝各色餐饮店铺人声鼎沸,食客大快朵颐。徐州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市民休闲场所,又是游客必到“打卡地”。

徐州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市中心,站在状元桥上抬头向北眺望,徐州第一高楼苏宁广场成为了画面中的远景,矗立在回龙窝古民居建筑群背后,城市发展的高度与历史沉积的厚度在同一画面中交汇,一眼越千年,一地览万象。

这里是城市演进与人文精神的交汇。回龙窝古民居建筑群地下深藏了一段600多年前的明代古城墙,千百年来,徐州因汴泗交流,汇通入淮,成为水陆襟要、漕运之地,却也遭遇黄河水患,历经毁城之灾。徐州百姓淹而不迁、屡淹屡建,造就如今“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叠城奇观。

户部山原为古城南山,因一次黄河决口,户部分司署驻地避居于此,南山便称为户部山。“两汉风范徐州城,千年文脉户部山”。户部山留存着西楚霸王项羽秋风戏马的遗迹,青石砖墙刻录着余、郑、翟、刘世家大族绵亘数百年的兴衰荣辱,门亭匾额描绘着状元翰林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半城繁华,氤氲文脉,户部山蕴藏着徐州城市性格与人文气韵。

这里是古今繁华景象的交汇。回龙窝地处古城南门,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户部山因地势高起,城中富户权贵多居至此,有着“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说法。从历史中走来,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汉文化体验集聚区,打造街区文化和博物馆群落,围绕“印记、烟火、艺趣、风尚、雅韵、度假”六大主题引进休闲娱乐业态,入驻商家达1500余家,具有文化特色的商业业态超过六成。

“户部山步行街虽地处闹市,但闹中取静,能让我沉下心来品味咖啡,店里工作日以附近商务楼的外卖订单为主,周末游客上门喝咖啡居多,我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生活状态。”枝一咖啡主理人舒先生说。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评定的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出炉,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榜上有名。今年1至10月,街区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接待游客突破450万人次,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20万人次,这里已成为徐州文化旅游休闲名副其实的金招牌。

这里是城市转型发展的生动案例。状元桥下的奎河,一度因排污废水无法治理,加盖尘封16年。今年9月初,历时3年的奎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完工,曾经清水绿岸、碧波荡漾的母亲河重现。今年80岁的廖以勤老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的镜头记录了奎河开盖治理,周边修缮建设的全过程。“以前奎河周边建的都是污染企业,难闻的气味熏得人不敢靠近,今天河水清澈,岸上公园早上就有人跳舞,我们又跟奎河亲近起来了。”廖以勤说。

还河于城、还水于民。奎河南岸边新建起《徐州府城图》大型地雕、奎河记忆浮雕墙、治河能臣潘季驯人物雕塑,来往游客通过雕塑了解徐州运河文化,凝固的历史与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一幅幅合影中。

将民宅古建赋予时代价值,把城市底蕴融入现代生活,徐州城市特色由此彰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分作答民生题。

策划 潘青松 刘刚

统筹 高伟 王岩 范杰逊

文字 陈彤

出镜 陈彤

摄像 张俊哲

后期 张俊哲 刘畅方达

美编 曹家瑞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