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常熟理工学院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以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课程与平台建设为重点,构建“1+3”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涵盖劳动教育理论、生产劳动实践与服务性劳动实践等内容。
常熟理工学院充分挖掘校内外岗位资源,落实服务性劳动实践课程,成为实施服务性劳动实践课程的重要基地。从学校2020年开展劳动教育以来,学校实施了三届近5000名大学生的服务性劳动实践课程,完成10万余学时。学校充分发挥后勤部门劳动育人功能,2021年获得教育部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进校专家的高度肯定,相关实施方案被评估专家推荐为示范推广材料报送教育部评估中心。学校以提升新时期大学生劳动能力、涵养劳动素养为目标,主动融入学校“三全育人”大格局,从队伍建设、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不断优化,抓服务性劳动实践“内涵”,从而提高服务性劳动教育质量。
强化组织管理与队伍建设
学校后勤保障部与教务处、信息化办公室、相关二级学院等建立联动机制,就信息化平台建设、课程内容开发等加强多部门协同,切实提高建设效能。建立由部门负责人、各服务中心课程负责人、各服务中心服务岗位劳动导师组成的师资队伍,专门负责课程内容开发、组织实施等。多次组织学生座谈会与课程实施推进会,征求选课大学生代表与课程导师的意见与建议,逐步完善课程内容与组织实施过程。后勤部门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员工劳动技能提升与服务育人能力建设,先后出台了《深化服务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等文件,激发育人活力、强化育人指标、规范育人行为;举办了以“劳动教育我力行,立德树人共担当”为主题的员工劳动技能竞赛系列活动,激励员工提升劳动技能与服务育人能力,并组织选课大学生代表现场观摩。
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与服务
课程实施初期,学校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充分挖掘了教室、食堂、快递站、学生公寓、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岗位,作为面向学生提供的主要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三年来,不断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与优化,增加了校内商户商品价格调研、社区小家电维修、会议服务、面点制作等课程,丰富了服务性劳动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也拓宽了同学们的劳动体验。除了操作性劳动实践以外,学校后勤部门不定期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微宣讲,通过理论宣讲让同学们了解劳动的创造价值和意义,提升同学们的劳动素养和精神境界。
规范课程实施过程与保障
搭建课程实施信息化平台,平台功能实现了对课程信息发布、平台选课、上岗签到打卡、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等的全过程覆盖。劳动导师重点加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劳动技能指导和劳动流程解说,激发大学生对服务性劳动的理解力与想象力。加强对课程实施的考核管理与效果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卓越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及时反馈学生所在院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参考。
通讯员 陈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