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地评线】听·见︱上课“坐前排”?“吃粉笔灰”绝不是一件坏事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督查学生有无不带教材、不做笔记、不提问题、不坐前排“四不”现象;重点检查学生课堂“三率”,即到课率、抬头率以及前排学生入座率……近日,多地高校开展学风建设活动,不少高校都督促学生上课“坐前排”。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大学,每逢上课,如临战场,一言不合就上演“抢座大战”。许多大学的课堂上似乎流行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教室的前几排,往往都是没人坐的,抢不到后排座位的学生,才无奈坐在靠前的座位。

  有网友发布了一张“教室分区图”,其中贴近讲台的位置被定义为“带刀侍卫”和“至尊学霸区”,教室靠后的部分则被认为是“学渣乐园”“早退区”“迟到区”。这样略显戏谑的表述并非绝对符合现实,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对于“坐前排”的抵触心理。

  不难理解,很多学生因为生怕与老师“确认过眼神”,继而被老师点名,总是将教室前排视为“高敏区域”,后排座位因与老师距离较远,则成为多数“课堂低头族”的避风港,成为学生“摸鱼”“躺平”的最佳位置。

  诚然,座位的前后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坐前排“吃粉笔灰”绝不是一件坏事。

  单就课堂学习效果而言,坐在前排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坐在前排自然可以获得更加舒适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无论是PPT还是板书,都比后排学生看得清楚;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强弱不一,但凭借坐在前排的距离优势,学生再也不怕听不清老师“划重点”。

  尽管“坐前排”未必等于学习态度端正,但这通常意味着学生有更强的学习意识。不难发现,靠近讲台的中心位置往往是“学霸”聚集之处,这是因为学生坐在前排通常难以懈怠地睡觉、玩手机,老师的目光或能帮助学生克服开小差的懒惰,而且与老师多一些交流和互动,不容易走神发呆,课堂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同时,“坐前排”也是体现学生对老师尊重的方式。大学和中小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同,课堂更加开放,选座更加自由,但面对前排座位空荡荡的教室,不仅拉开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也可能疏远了师生间的关系。某种意义上,学生“坐前排”不仅是对老师教学内容的肯定,也是源于尊师重道品质的传承。

  实事求是说,高校督促学生上课“坐前排”,也并不是说要大家都坐到第一排,这一规章制度本身更多旨在引起学生的重视,倡导形成优良学风,提醒学生们珍惜时光、潜心求学、刻苦钻研、努力拼搏。

  由此来看,高校督促学生上课“坐前排”也是高校教学正改变“严进宽出”模式的缩影。从教育部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到高校批量清退不合格学生,再到提高课堂前排率、抬头率、互动率,这些举措都在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学风。

  实际上,“不爱坐前排”并非这一届大学生的“专利”,而是由来已久,何况不止高校如此,多数企事业单位开会,也经常出现前排空空的景象。因此,“前排”可能某种意义上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座位而已,“坐前排”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占据最显眼的位置、获得更多关注、争取更多机会,它或许能代表一种积极的追逐,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前排效应”,让人保持紧张感和压力感,不断进步。不妨让“吃粉笔灰”成为一件乐事,让“坐前排”成为一种人生常态。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