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1月24日,2023年江苏独角兽企业暨高新区瞪羚企业评估结果发布会在南京举行。在省科技厅的指导支持下,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了评估结果:2023年共评估入围江苏独角兽企业5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1家,江苏省高新区瞪羚企业811家,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1.95%、16.92%和9.74%。
“开展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工作,主要目的是树立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企业标杆,加快培育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打造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动力源。”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志强表示。

独角兽企业:树立创新标杆,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是目前全球创新的主阵地。江苏独角兽企业以创新为使命,始终专注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均每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近4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3件,70多家企业承担、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或转化过相关项目成果,以强劲的科技创新力引领产业发展。
从独角兽企业区域分布来看,今年的50家江苏独角兽企业分布在9个设区市,其中,苏南地区42家、苏中地区3家、苏北地区5家。311家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在12个设区市。
位于苏州的独角兽企业追觅科技是一家拥有自研核心技术的全球化广义机器人公司,创立于2017年。追觅科技中国区副总经理郭人杰介绍,2015年,追觅初创团队开始从0到1攻克智能清洁电器的核心技术——高速数字马达,并将诸多创新技术应用到各类智能清洁场景中,在消费级清洁机器人、工业级四足机器人、通用人形机器人等方向形成了立体化产品布局,提供智能生活细分场景产品技术支持和行业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将尖端科技用于生活普惠。
“在高速数字马达领域,我们是全球第一家高速数字马达转速突破18万转/分钟的企业,是行业少数拥有自研自产高速数字马达能力的企业。”郭人杰告诉记者,目前自研高速数字马达已实现量产16万转/分钟,生产18万转/分钟,储备20万转/分钟,跻身国际领先水平。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追觅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首个完成咖啡拉花的通用人形机器人。
在此次发布中,连云港市首次出现潜在独角兽企业。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肖双华告诉记者,作为连云港首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公司的科技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了全球首创的婴幼儿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目前,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难点,例如婴儿专用磁共振设备就较为缺乏。市面上的磁共振设备基本上为成人设计,并不完全适用于婴儿。”

肖双华表示,0-12个月婴儿脑部位置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研发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发展历程,力磁医疗经过长期研究,通过算法优化,硬、软件合理配置,实现高清成像,以婴儿为受试者完成临床验证。“婴儿头部位置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设计研发,充分考虑婴儿依从性差、脑部发育快的特点,避免高噪音、高SAR值、转运及交叉感染等不利于婴儿的因素。无需麻醉,且不受月龄、体重、出生时间制约。”他介绍,公司推出的首创婴幼儿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经过近万例婴儿受检统计,一次成功率100%,是目前婴儿脑部疾病防治的适宜装备。
据了解,江苏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上年度研发费用支出达213.26亿元,科技活动投入强度11.22%,超7成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获得了授权发明专利,平均每家15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637.39亿美元。
瞪羚企业:保持跳跃式高成长态势
瞪羚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取得跨越式发展,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征。当前,瞪羚企业已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据统计,811家江苏省高新区瞪羚企业分布在全省55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国家高新园区实现了瞪羚企业全覆盖。全省高新区瞪羚企业平均成立时间为8.5年,成立五年营业收入突破5亿或成立十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的企业有64家,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数为41家。
近一年,瞪羚企业以较高的创新投入不断跨越“死亡谷”,数据显示,瞪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强度为9.31%,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总收入的比重为74.70%,有效发明专利数的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达33.71%。
来自盐城的江苏南大华兴环保科技股份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盐城)的成员单位之一。该公司总经理杨峰介绍,公司的技术成果主要是结合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产学研课题及国家水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二次开发及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主的自主开发,实现核心技术产品化、装备化。“公司的主导产品能够较好地补上工业废水前置处理领域的短板。”他介绍,在精细化工水污染防治研究领域,公司已获成果主要包括零价铁协同稳流式厌氧反应器、多段式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等,形成了33件发明专利。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持续获得工信、发改、科技、人才等条线相关部门资金政策支持。2017年成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共建单位,2022年获批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专项资金。未来,我们将持续聚焦工业污染控制领域,将平台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再做新贡献。”杨峰表示。
构建全面培育机制,助力企业“高跳快跑”
推动独角兽、瞪羚企业“高跳快跑”,江苏持续发力,一组数据亮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在省地合力的支持培育下,我省独角兽企业由2018年的8家增加到今年的5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由2018年的34家增加到今年的311家,高新区瞪羚企业由2017年的183家增加到今年的811家,入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数攀升到全国第4,“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数攀升到全国第2,入围“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榜单”的企业数位居全国第3,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企业矩阵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省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系统,为培育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企业的蓬勃发展厚植沃土。
位于南京的潜在独角兽企业驯鹿生物成立于2017年3月,是一家致力于细胞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以开发血液肿瘤细胞类药物和抗体药物为创新基石,向自身免疫疾病拓展,拥有完整的从早期发现、临床开发、注册申报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能力。”该公司董事会秘书林梦涵介绍,公司现有10余个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创新药物品种,其中伊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福可苏®)是全球首个全人源靶向BCMA CAR-T产品,也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和全流程生产的CAR-T。
“政府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在驯鹿发展道路上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林梦涵表示,南京市先后出台了南京市生命健康专项用于新药临床前研发支持,同时还出台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新药临床及产业化研发。同时江北新区重点发力基因细胞领域,搭建生命健康全产业链,深耕产业生态,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我们将集成科技创新资源,加大对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的培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1515’奋斗目标:即培育独角兽企业100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500家以上,瞪羚企业1500家以上,推动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企业矩阵持续壮大。”赵志强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杨易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