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华时论|如何让“涨声”赢得“掌声”:“心理钱包”对“国牌突围”的启示

近日,两则与国货相关的话题引发热议,其一是某款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有人嫌贵;其二是均价百来元的老牌国产桂花表一夜爆红,有人托“黄牛”加价购买。

乍一看,这是消费者对价格的正常感受。不过,价格高低是比较出来的,比起国际大牌羽绒服价格动辄过万,国产高端羽绒服价格并不离谱,在用料、设计等方面也毫不逊色;而桂花表看似便宜,却是上世纪90年代生产的存货表,连厂家都贴出公告称“手表精度下降”,呼吁大家“理性消费”。结合品质来看,两者的定价都有合理性,但为什么质优价高的产品遭吐槽,存货产品却须加价抢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适用的“心理钱包”不一样。

“心理钱包”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同样一笔钱,人们会根据来源或用途的区别,将其装入不同的“心理钱包”,从而影响消费决策。比如,定价昂贵的巧克力,若是以好吃为卖点,多数人恐怕舍不得买,因为这属于“生活开销”;但若成功为其打造“最佳礼物”的形象,就会有人买账,因为这是“情感维系”。人们之所以对一般商品、名牌、奢侈品的价格容忍度有别,也是因为各类“心理钱包”的慷慨度不一样。当消费者为羽绒服打开“生活开销钱包”,7000元怎么看都贵;当消费者为桂花表打开“怀旧情怀钱包”,走得准不准就不重要了,加价买也愿意。

打开消费者更慷慨的“心理钱包”,是中国制造企业“价值突围”应通过的考验。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持续加大研发、设计、品控等方面的投入,大批国货能在品质上和进口产品一较高下。部分国产品牌向价值链“微笑曲线”高处攀登,成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但“价值突围”不等于把价格“一提了之”,有些国产品牌一涨价就被骂,从“国货之光”沦为“价格刺客”,说到底,是企业定位与消费者认知有差异,没能打开对应的“心理钱包”。

实现“心理钱包”的“跃迁”,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式?不妨从江苏纺织服装业的品牌升级中一探究竟。首先,科技创新练好“基本功”。国产品牌作为价值链上的“后起之秀”,得有拿得出手的“含技量”,让消费者用了都说好,花钱感觉值。比如红豆衬衫研发的某款面料,能实现“热的时候低2℃,冷的时候高2℃”的体感效果,达到国际领先。其次,创意设计提高“回头率”。抓住视觉元素对消费者的冲击力,用设计感赢得价值感。比如设计了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服装的花桥晨风时尚创意产业园,构建了时尚创意产业链,助力更多企业叫响品牌口碑。再者,文化输出打造“护城河”。所谓“一流企业卖文化”,企业应为产品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用心发掘、讲述品牌故事和价值观,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

应看到,国产品牌向价值链上游攀登,不等同于全面高端化,物美价廉仍是国货的“基本盘”。实现价值链升级,靠的是市场的充分竞争,“登顶者”必定是少数。以国货提档升级为契机,打破进口品牌对奢侈品、高端产品的垄断,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才是“心理钱包”正确的打开方式。

(袁媛)

责编:杨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