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老张又来钓鱼啦!”11月23日一大早,家住南通市崇川区北郭小区的在仲蕾蕾来到藕花池河道公园散步,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钓鱼。
“是啊,运气好中午还能加个菜哩。”一条长约220米的步行栈道飞架河面,一座钢结构凉亭正好为钓鱼客们提供了垂钓场所,在家门口钓鱼,五年前张有根想也不敢想。
南通地处平原,主城区1045公里河道受地形影响流速缓慢,到了旱季,不少河道变成一池死水,干涸发臭情况严重。“主城区居住着122万市民,一条干净、灵动的河,一片美丽的河岸风光,关系着每个市民的幸福生活。”南通市水利局副局长蔡莉介绍,想要沿河变亲河,南通五年跨了两步。

第一步是治水。
“过去脏乱臭,大家都要捂着鼻子绕道走,谁还往臭水河边走啊。”仲蕾蕾在藕花池附近住了三十年,她告诉记者,过去河水黑臭,河坡垃圾成堆,没有人往河边走。
记者在现场看到,藕花池毗邻北园路,位于城东街道几个40年以上老旧小区之间,面积不大,L型的池水不与周边水系相连,距离藕花池不远的北郭连河,河道狭窄。这样的污水怎么治?
治水先控污,崇川区城建中心绿化科工作人员谢斐介绍,藕花池河道公园的打造第一步就是结合了城市更新为老旧小区重设雨污管道,污水不入河之后,就是让河水畅流起来。谢斐指着现场一根手臂粗细的导流管告诉记者,通过引流管将藕花池与北郭连河、北阁东河以及城郭界河水系贯通,让大河的水流汩汩流入小河。
“地势平,水流缓”的问题怎么解决?施工人员在最上游城郭界河新建一座提水泵站,人工控制水位差。流进来的水还要考虑流出去,藕花池中间高出水面10厘米左右的拓扑导流墙将池水一分为二,引入的河水通过导流墙,由东往西再往南绕一圈后,最后通过北阁东河流入濠东河,形成引水活水通道。几项工程完成下来,臭水河流动,臭味不见了,河水也清澈起来。
“通过水系连通、自然活水、控源截污、内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2020年主城区水质大大改善。”南通市水利工程管理站站长邱旭东介绍,河道整治后,光是水清岸绿还不够,2020年,南通在全国率先提出“河道公园”建设理念,通过建设小游园,增加人文景观要让沿河的居民享受到亲河的利好,“还河于民”。

河道公园怎么建?
河道公园首先是个小游园。铺港河河道公园建在公路旁,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高低错落,一条由木板铺成的亲水步道从路边一直延伸至河边,仅仅几十步距离,眼前就从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色转换成流水潺潺、层林尽染的自然风光。
“把临河空地打造成蓝绿交融的生态河岸空间,再结合小游园的建设,才能让市民临水变亲水,享受水乡幸福生活。”崇川区城建中心工作人员吴健参与多个河道公园的建设,他介绍,南通将打造河道公园与建设小游园结合起来,在河边见空插园,见缝插绿,所建设的滨河小游园都兼具景观性和实用性。尽管是冬天,铺港河河坡上的水草开着黄色小花,公园内的树木叶片渐红,跷跷板、单双杠等游乐、健身器材点缀在平整的草坪上,高低错落,疏密得当,一下子让这片狭长的小游园层次分明。过去植被茂盛,密不透风的河边绿地敞亮了,市民陈美娟常常来遛娃。
河道公园也不仅仅是个小游园。吴健介绍河道公园在植物的选择上费了番心思,平平无奇的小花小草可能都是精心挑选的。开黄花的花叶芦竹,根系浅,既能涵养水土,又能净化水质。靠近河岸的要选择根系较浅的品种,靠近路边的选择较矮的,营造出纵深空间。

“河道本身就是景观,河道公园就是用足‘河资源’,通过‘微设计’,让居民有游客可以走到河边,尽享家门口的水美风景;让南通不但有大江大河的壮阔,更具百河川流的秀美。”南通市水利局局长吴晓春介绍,三年来,南通已在城区布局15个河道公园,一幅“河道皆公园,水体皆灵动”的美丽画面正在南通大地铺开。未来,南通还将继续推广河道公园建设,预计到2025年,1/3以上的河道建设成为生态美丽河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严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