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南京颐和路上新了!民国老水厂变身数字展示馆

深秋初冬的颐和路有着别样的美,斑斓的梧桐叶在温暖的阳光下静静讲述着岁月的故事。近日,南京颐和路街区迎来了一位新成员——颐和路数字展示馆。它原本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一个老厂房——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生活用水处理中心,如今老建筑再次焕发新生,变身为颐和路的街区客厅,兼具访客服务中心、文物遗址、历史人文的展示功能。

巨大的数字时钟、脚下的曝气池遗址、锈迹斑斑的老厂房设施……走进光影中的江苏路20号,仿佛一键“穿越”百年,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这座颐和路数字展示馆前身为江苏路生活用水处理中心。它是20世纪30年代出台的《首都计划》中划定的“新住宅区第一区”(今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配套生活用水处理中心,也是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生活用水处理中心。

一楼透明的踏板下,展现着原生活用水处理系统的地下部分。展厅内陈列着大量资料、图纸、照片和机械部件。在这里,你能看到1933年南京最早的城市雨污分流规划,跟着城市规划师们一步步探寻城市建设发展史。

沿阶步入二楼展厅,穿过一条由光影组成的“时空隧道”,一座倒转的时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带领游客穿越历史,“沉浸式”体验百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

“您好,请问呼哪里?”拿起听筒,耳边传来的是屏幕中接线员温柔的声音。借助数字媒体技术,游客可以与过往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二层展厅中,利用数字影像呈现了颐和路的近代历史、生活样貌和发展变迁,并展出了童寯、齐兆昌、陆谦受等建筑大师的作品,引导游客进一步了解颐和百年历史。

代表颐和路的“颐”字、象征秋日的枫叶、颐和路的公馆、老式的邮筒……离开之前,还可以用桌上造型各异的景观章,留下属于颐和路的浪漫印记。

颐和路数字展示馆分为三层,一二层空间由文物展示、颐和展厅、颐和沙龙等部分组成,三层为文化艺术空间,引进了“问象·译林书坊”,不定期开展艺术展览与讲座,助力城市文化街区文艺氛围提升。

“展馆在保护文物主体的前提下,提升了片区的整体环境和基础配套,打造出了集创新展示、访客服务及活动空间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客厅,成为南京市历史建筑功能利用转变与活化再生又一生动案例。”南京市建委建设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未来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将持续践行城市更新创新理念,将修缮保护、改造提升与新经济、新业态、新消费有机融合,让公众认识城市历史,感受城市特色,品味城市文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霞

责编:刘春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