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白龙湖片区接驳线M6开通试运行,这也是新一条当地专门为地铁接驳打造的公交专线。这条专线采取局部调整、延长线路、新增线路的方式,帮助附近居民实现近距离的地铁换乘,在“地铁时代”实现了客流的双向供给。
南通公交车变身地铁“接力棒”,根据全市客流的需求调整公交运行网络,是积极求变的有益尝试。近几年,不少城市公交面临客源严重分流、收入大幅下滑、票价难以覆盖运营成本等难题和困境。城市公交是为民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重大民生事项,面对运营困境,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应该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但从长远看,仅靠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公交行业摆脱困境。要想破局,关键在依靠自身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以出行、运输为主要服务内容,其实,城市公交“求变”还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今年以来,湖南长沙探索“公交+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各景区连“点”成“线”,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长沙烟火气。又如,山东滨州推出医疗服务与交通运输服务结合的经营模式,每隔20分钟发车的健康医疗专线,经常坐满了往返于市内各县区就医的患者和家属。再如,北京公交依托公交站场开始“公交便民驿站”,为市民提供生活缴费、社会化充电等民生服务。这些公交车的“转身”,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
城市公交之“变”,归根到底是重新自身认识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当前,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地铁、快速路等城市交通网越织越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公交系统应当积极寻找新的市场和服务定位,寻求差异化发展,突出便捷性、公益性、体验性等特点和优势。同时,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始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精准对接的定制公交等特色服务,提供更为精准的公交服务,有利于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除了主营业务外,公交企业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探索,积极探索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公交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城市公交的“变”,是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次“塑形”。如此,才能让公交车的“路”越走越宽。(魏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