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成果发布 > 正文
系统谋划教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既是一个预定的达成目标,更是充满创造性的建设过程。新征程上,要准确理解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系统谋划教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健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立教—学—评一体化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施五育并举,深化五育融合,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推行学科育人,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建成一体化推进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行教师全员导师制,全面提升家长育儿经验和本领,强力统筹社会育人资源,充分发挥合力。

实现教育资源供需弹性匹配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建立人口预测模型。教育、卫健、统计、财政、发改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人口数据与教育数据的信息关联融合,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建立精准的人口预测模型,为实时、动态地开展学位需求预测和学位预警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供需弹性匹配。为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设施浪费问题,要审慎推进区域教育设施增量计划,鼓励“调整内在制度增强教育设施体系结构适应性”,利用区域需求变化的互补性来平衡各学校规模。如更改行政和服务范围圈层,将入学需求增加与适龄儿童减少的学区合并,不同学区间允许存在重叠范围。

聚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亟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积极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开展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模式。变革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差异,提升学生受教育的幸福感。探索小班化教学,试点弹性化人才培养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谋划。加快从法律上确立英才教育地位,积极构建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有效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统筹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构建由政府牵头,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汇聚社会资源,清理网络环境,形成心育合力。在课程、教师等核心要素上统筹规划。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确保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探索推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与认证制度,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打造支持心理健康发展的生态圈。构建“政、校、企、研、医、家庭”六位一体区域化学生心理健康关爱网络,大力推动学校和社区深度合作、有效联动,完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构建“职普融通”的教育转换通道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优势互补、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深化“职普融通贯通”改革。打破“职普融通”鸿沟,实行高中多样化办学贯通融合,积极推行弹性分流,稳定实施高中后分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就读高中多样选择的需求。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推行学分制,提升学生选择专业、课程与教师的自由度,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合作育人机制。加快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建立知识与技能并重、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相互沟通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畅通不同高等学校学历教育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转换通道。

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将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战略突破口。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把教育评价的重心聚焦到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和人民满意上,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优化教育生态。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更加科学健全的教育评价体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将综合评价成绩纳入中考、高考,依据学生的优势特长,探索通向不同类型高中与高校的分类考试办法,聚焦多元录取高考综合改革。

陆岳新(作者为教育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