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千年古国 文脉绵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新成果

央视网消息:12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最新成果。研究认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

研究认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为距今5800—5200年前后,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古国时代第二阶段,为距今5200—4300年前后。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古国时代第三阶段,为距今4300—3800年前后,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国家文物局局长 李群:大约在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手工业生产技术发生了质变。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域突然集中出现璋、钺、刀等大型玉兵器以及优质闪石玉制成的柄形饰等礼器,同时延续数千年的绿松石工艺出现突变,与青铜组合出现新型礼器。

据介绍,2020年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实施以来,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时空范围。通过多学科的研究,利用自然科学手段和人文科学手段,让研究者发现了过去难以发现的角度。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国家文物局局长 李群:多学科协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系列年代样品的获取,古环境复原、遥感测绘、动植物遗存筛选等,已成为田野考古工作的新常态。实验室分析技术与田野考古工作不断融合,信息获取水平大幅提升。

中华文明探源及其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是多学科合作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目前已进入第五阶段的研究工作,20多个学科的400多位学者通过对辽宁牛河梁等都邑性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和调查研究,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更加细化明确。

下一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继续围绕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组织多学科力量联合攻关,不断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破解更多的历史之谜。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