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走街串巷看城市更新 | 常州“三原”原则,圆了居民“旧址新居”梦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2月8日,江苏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23年度江苏省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名单。为更好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了“走街串巷 看城市更新”主题新闻行动,邀请记者了解各地通过实施城市更新破解“城市病”的有效路径,感受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次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试点名单中的常州斜桥巷老旧小区整治项目、常州钟楼区陈渡片区有机更新和无锡市滨湖区稻香片区改造项目、无锡滨湖工业园“工业上楼”项目。

12月7日,85岁的蒋春娣阿婆,看着桌子上摊着的“常州市斜桥项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戴上眼镜翻看着一张张图纸,努力地辨认着将来的家,那认真的样子仿佛要把图纸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到脑子里。去年的这个时候,她搬离了居住38年的地方,在外面暂时过渡,等到再次回来,她将住进“原址原高原面积”的家。但与原来不同的是,旧房变新房,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子将会焕然一新。

斜桥巷是一条位于常州城市中心的小巷,因此处原有一座石桥——“斜桥”而得名,巷子对面就是闻名遐迩的百年学府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斜桥巷小区也因巷子而得名。最近,这个藏着常州人最熟悉的烟火气的小区因为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名单而再次被媒体关注。

斜桥巷小区,主要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其中部分楼幢为“大板房”,由钢筋、水泥预制板块焊接而成,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些房子已进入生命周期的“中晚期”,安全状况堪忧。除了墙体开裂、钢筋外露、屋顶漏水等影响结构安全的现象存在外,管线杂乱、停车位紧张等老小区的通病通通存在。房子虽然破旧,但因为是市中心,市民戴明夫为了孙子上学,还是在此买了房子且进行了全新装修,结果,人还没入住,漏水就能从顶楼一直漏到一楼,且从这边单元渗透到隔壁单元。小区改造被提上议事日程。

因为小区位于城市的核心地带,周边600米内有文庙、意园等文物建筑,且两条地铁线通过,受周边因素制约,其他“大板房”的异地安置政策对斜桥巷都不适用。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斜桥巷大板房改造决定以“原址原高原面积”为原则,采取“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共同出资、原地翻建”的改造模式。项目总户数385户,涉及斜桥巷2-8幢,建筑面积约24500平方米。

本次改造的创新之处在于“翻建”,这在常州没有先例,在全省的小区改造中也少见。翻建项目不再办理用地手续,由需要翻建的房屋不动产权证作为土地证明文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由产权人授权委托天宁区住建局作为项目立项的主体, “原址原高原面积”为原则,配建电梯、平改坡等。在房屋权属证明不变的基础上,房屋翻建期间产权人可享受原学区入学资格。

在此居住了40多年的陈兰花阿婆只要天气允许,几乎每天都会回到周边的公园锻炼身体,顺便看看梦想中的新家。新居不仅在于房子新,还在于有了老年人期盼的电梯,有了让年轻人展颜的停车位,有了孩子们可撒欢的公共活动区域。记者现场看到,现场封闭的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一年后,在外过渡的居民将能够搬回他们心中的“旧址新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艳元 通讯员 童心

责编:宗祺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