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好评中国·大国工匠|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

在26年里,我做出了1100多个创新项目。你想知道我的诀窍吗?

大家好,我是中工网评论员郑志明,我为中国工人阶级发声。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自主创新。

我从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工作以来,和团队一起破解了众多企业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汽车制造难题。如果说有什么诀窍,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教诲:“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

首先,自主创新必须先向优秀、向先进学习。例如,当年在我和团队设计汽车自动化生产线的时候,就先要研究大量的自动化案例。那时,遇到不会用的软件、不能解的难题,我们就请教公司里的大学生、工程师。多交流、多学习,创新才会出真成果。

其次,自主创新要依靠团队的力量。2014年之前,我也做过一些创新项目,但是那些都是“小打小闹”,收效并不明显。2014年成立创新工作室以后,我有了团队,创新的力量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在2017年的时候,公司安排我和团队设计一条汽车后桥壳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当时在国内,这项技术没有任何参考,从整体布局、方案设计到零件装配、设备调试,都需要我们自己攻关研发。

虽然难,但我们最终成功设计出来了。靠的是什么?就是团队的团结合作。20多道工序,一个人不可能擅长每一个环节。比如我擅长钳工,但在机械自动化方面,我就比不上相关的专家。

总而言之,自主创新离不开交流和学习,离不开集体的合作和智慧。有人可能会想:既然是自主创新,那就不能学别人的,得自己闷头单干。其实,“只顾低头赶路,不顾抬头看路”的创新方法是行不通的。回想以前,老一辈也是通过拆解、模仿,制造出了我们国家第一台微型车;如今我们要自主创新,也少不了交流借鉴,少不了和团队的群策群力。

面向新时代,我们产业工人要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团结创新,努力攻克更多技术难题,同中国制造一起阔步前行。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