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双曲线”火箭实现首次复用飞行 入轨回收还有多远?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电 题:“双曲线”火箭实现首次复用飞行 入轨回收还有多远?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10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第二次飞行试验。与一个多月前的垂直起降相比,这次试验有何不同?从数百米高空的回收试验到入轨后再回收,还有哪些难关?星际荣耀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型号有关专家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为了验证火箭回收技术,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于11月2日开展了国内首次液体火箭全尺寸一子级的垂直起降试验。相比上一次任务,此次飞行重在验证火箭重复使用技术。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型号总师季海波表示,一方面是验证火箭一子级的重复使用能力,同时还要验证火箭回收后的维护检测方案的可行性。

火箭回收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检查发动机。“团队比较关心发动机积碳问题,液氧甲烷发动机是否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不易积碳’?第一次任务结束后,我们打开发动机检查,发现确实如此,积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型号副总师姜沂说。

姜沂称,第二次飞行前,试验团队对火箭进行了细致的维护检测,这是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第一次重复使用,是重要的试验数据和经验积累,未来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维护检测的项目和流程就可以不断优化。

10日17时7分,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点火升空,开始其第二次飞行,火箭抵达300多米的高空后,返回地面。

谈及此次试验过程有何不同,季海波表示,这次飞得更高、飞得更久。另外,不同于之前的原地起降,火箭在空中多了50米的横向移动。

姜沂指出,横移主要是为了验证可复用火箭的航迹下回收技术。未来入轨火箭的一子级在回收时,将根据火箭一二级分离时的航迹就近着陆,不再飞回起飞地,这样可以减少火箭燃料消耗。

此次飞行试验结束后,团队将重新检查火箭状态,计划明年在海上开展一次回收试验。季海波指出,相比陆地,海上回收难度会更大,对着陆平台稳定性、着陆精度要求更高。

目前,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已先后完成100多米、300多米高空的回收试验,外界关心双曲线系列火箭何时可以实现真正的入轨回收。

据了解,在入轨发射中,火箭一子级会在六七十公里的高度与火箭二级分离,然后返回地面,而这次试验,火箭是从数百米高空返回。谈及为何不让验证火箭飞得更高一些,季海波表示,这涉及火箭回收的另一个环节,火箭一子级从六七十公里外返回大气层,首先要进行气动减速,对于这一技术,国内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它不是团队面临的最大难关,因而这两次飞行没有纳入相关试验。

“目前,火箭回收过程中最难的一环其实是着陆段飞行,它需要控制火箭姿态摆动幅度、位置精度、着陆速度等多个要素。”季海波说,攻克着陆段的难题后,未来将由更大运力的双曲线三号火箭开展入轨发射的一子级回收试验,根据计划,双曲线三号火箭将在2025年底首飞。(完)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