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曹雪涛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量下降11%,死亡人数减少33.9%。
曹雪涛介绍,我国目前已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深入分析风险监测数据库信息,根据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和演变趋势,绘制不同区域、不同风险类别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地图,指导各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提示公众合理采购与储存食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表示,近年来,国家卫健委还建立了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和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三大系统,发挥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作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发生在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的食源性疾病,分别占食源性疾病发病总数的50%和46.3%,因此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是食源性疾病防控的重点。”李宁表示,食源性疾病报告也需要将监测触角和哨点从医院延伸至学校、社区和药店等地,使得食源性疾病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指导各地做实做细风险监测和评估研判工作,计划到明年年底前,我国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实现网络直报,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模型,使区域风险预警更加灵敏高效。
记者 王瑶琦 柴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