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抗日航空烈士刘崇佺史料捐赠仪式在宁举行

今天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抗日航空烈士刘崇佺史料捐赠仪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以下简称“抗馆”)举行。此次刘崇佺烈士在福州和南京的亲属代表齐聚抗馆,向该馆捐赠了24件(套)珍贵史料,这是抗馆今年发布全球文史征集令以来获得的又一重要捐赠,对于进一步丰富抗馆馆藏和深入开展烈士事迹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刘崇佺,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人,生于1899年。早年先后赴日本、美国留学,从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毕业后,受“航空救国”思想影响,入纽约长岛飞行学校学习飞行技术和发动机制造。1933年冬,刘崇佺学成回国,次年考入笕桥中央航校,专习轰炸机驾驶和投弹技术。1937年8月14日,刘崇佺由汉口返上海,因天气恶劣暂停南京休息。正逢高志航在找飞机前往笕桥迎敌作战,而美籍机师以天气恶劣为由与高志航争执不下,刘崇佺说服美籍机师,由他凭借精湛技术驾机载高志航冒险辗转飞抵笕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崇佺其实是空军“八一四”首捷背后不为人知的关键人物。

1938年8月24日,刘崇佺和美籍机师伍兹驾驶中航公司“桂林号”客机,由香港飞往重庆,途经广东省中山县上空时,遭到日军8架驱逐机攻击而落入张家边水中。日本军机从高空低飞以机关枪密集扫射,来回二十多次。据幸存者回忆,落水后,刘崇佺在客舱抢救伤患时,被日机俯冲扫射中弹殉职,享年38岁。这一行为再次证实了日军故意残杀无辜,企图制造恐怖的暴行。他们罔顾世界舆论,蔑视国际公法,对民航飞机非战斗人员与非军事目标实行无差别轰炸,犯下的战争罪行,罄竹难书。

此次捐赠仪式上,刘崇佺烈士侄孙刘岳代表家族向抗馆捐赠了刘崇佺与家庭成员合影、《述亡弟崇佺之生平》(附侄刘滋业赴中山县石岐认殓亡叔遗体笔记)、刘崇佺烈士遗照、1938年报纸发表“桂林号”事件资料、桂林号飞机及打捞现场照片等史料。他还向大家讲述了这些史料的来源以及刘崇佺烈士心系祖国,投身航空救国的感人故事。

南京航空烈士公墓是世界首座中外抗日航空烈士的安葬地及纪念地。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是专题研究、宣传、展示中国抗日空战历史和中外航空烈士事迹的纪念场馆。“抗馆在国内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交往方面都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此次捐赠就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革命烈士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让文物发挥出珍贵的历史意义和珍藏价值。”刘岳表示。

据抗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在新征集到的烈士史料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研究、弘扬史料所承载的红色记忆与红色精神,扎实做好《抗战记忆 英烈永存——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文物史料征集专题展》开展工作,让这些革命文物史料在新时代焕发出灿烂的光辉,指引更多的民众砥砺前行。

通讯员 许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

照片由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提供

责编:宗祺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