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 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寻根追味中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中国青年网三明12月13日电(记者 王文坛)“旺季的时候,我们一天能营收4000多元,淡季的时候大概在500元。总体下来,我们夫妇俩一年能赚26万。”1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来自福建省沙县区俞邦村的小吃店俞姓老板电话告诉记者,“随着沙县小吃知名度越来越高,我们坚信,幸福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沙县小吃四大金刚。王文坛 摄

福建省沙县区俞邦村村委会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目前,该村1228人口中,留守的人口不足200人,其他人口常年在外从事小吃相关工作,其中,以开办沙县小吃夫妻店居多。

一座记忆馆,一部发展史。王文坛 摄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

统计显示,在沙县小吃产业带动下,俞邦村村财收入由2020年的17.8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67.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5万元增长到3万元,实现村财、村民收入“三连增”。

古樟树下,龙峰溪潺潺流水咚咚响。王文坛 摄

作为AAA级旅游景区,随着小吃文旅融合发展,在小吃品牌一条街、乡村民宿、自驾宿营地、山地越野、研学馆等旅游业态带动下,2022年,俞邦村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

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竭动力。俞邦村,逐步成为全国闻名,经济发达,治理先进,和谐靓丽的现代化新农村,乡村振兴遥遥领先。

如今,在福建省沙县区,俞邦村只是该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3年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现场。王文坛 摄

一业兴百业旺。

经过多年发展,240多个沙县小吃品种中,“中华名小吃”达39种、“福建名小吃”有63种,沙县小吃已经成为覆盖66个国家和地区、门店达8.8万家、年营业额500亿元、带动就业30余万人的富民特色产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为现实,“金沙县”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沙县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

最为可贵的是,沙县人民在小吃创大产业、小店闯大市场、农民进大城市的同时,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见识,逐步实现了由单个肩挑扁肉担到品牌连锁的店、从“农民”到“老板”、从“业主”到“行业精英”华丽转身。在“敢说实干 敢拼敢上”精神的激励下,这股民间力量不仅为沙县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提供了资本和智力支持,而且在这个群体力量宣传推动下,有效促进沙县招商引资,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走深走实,实现了“绿水青山”颜值和“金山银山”价值的有机统一。

寻根追味。王文坛 摄

沙县区人民政府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沙县小吃之所以能蹚出一条新路子,关键就是,几十年来,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历届党委、政府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

据了解,沙县小吃是中原饮食文化与闽越饮食习俗、当地丰富物产相结合的产物,堪称古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渊源有自”“传承有序”“创新有方”三大特征,生动诠释了沙县小吃作为农耕文明时期的饮食文化形态。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