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2020年7月,教育部首次针对高校法治工作专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把法治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把法治工作融入、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
推进依法治校,是高校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任务,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法律风险的基本方式。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逐步落实,更大的自主权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如何更好地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各高等院校应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总目标,高标准、严要求贯彻落实依法治校方略,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就要推进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的本质要求,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高校要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各方面权责的关系,把好政治大局,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校应该秉承法治精神,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推进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主动适应并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提高政治站位,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解难题、以担当促落实,不断开创新时代基层依法治校工作新局面。
二是坚持建章立制,完善依法治校制度体系。要实现依法治校,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要从法治的角度审视高校管理的理念和制度,按照“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要求,统筹推进高校制度体系建设。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法律保留原则的前提下,高校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完善并细化办学章程,依法建立人人履责、人人守责、人人尽责的制度体系,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切实保障和维护好高校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和处置学校的法律风险,促进依法治校能力的提升。在章程的统领下,高校应能够根据行政管理职能的调整和变化,不断丰富完善、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和责任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相适的保障机制,从而约束人、督促人、激励人,并达到提升行政服务效能的目的,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坚持机构编制改革,助推工作实效。高校行政机构的设置、编制以及职位的设定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设立一个专门的法治工作机构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法律师资队伍对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中,高校应该加强法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设立独立的机构负责法治工作。比如成立法律事务办公室,实行法律顾问制度,组建专业法律顾问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制度制定、重大问题决策、师生权益保护及救济、法律风险预判及防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法治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的规模和管理需求,探索法治联络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二级单位法治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强法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法治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知法、懂法、守法,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法治工作队伍,以保障基层法治工作的落实。
四是坚持民主监督,强化监督管理。若离开了有效的民主监督,法律和制度的执行就不能得到保障。因此,高校应健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使广大师生可以依法通过具体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通过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完善学生代表大会以保障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还可以通过网站、新闻媒体、文件、会议等多种形式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提升透明度,以此实现高校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民主化,进一步推动依法治校工作,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五是坚持宣传教育,提升师生法治素养。高校要抓好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法普法氛围,提升法治教育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切实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依法治校理念,强化法治观念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法治素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教职工要以身作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法律教育学习培训,提高学习法律的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并将法律知识全方位、全过程地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普法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借助校园环境、网络空间等营造有利于师生法治观念提升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朱莹莹(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城市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