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发布近三年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成果。

盘点9个主类上百万个资源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拾峰介绍,普查工作总体经过启动、试点、全面推进和梳理核准四个阶段,截至2023年7月31日,全省共登记文旅资源单体1186197个,采集详细专题信息的资源数量是196307个(其中自然资源10984个,人文资源185323个),全省新发现资源有35344个。
在资源类型方面,江苏资源类型覆盖资源标准的9个主类,28个亚类,146个基本类型,仅缺少“冰雪地”“积雪地”“现代冰川”“垂直自然带”四个基本类型资源。总体来看,全省文旅资源类型结构相对齐全,规模巨大,其中水域与生物景观丰富,充分体现江苏“水韵”特色,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占全省资源总量的93.33%,表明江苏历史悠久、文脉绵长、遗存丰富的特征。

在资源等级方面,根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资源单体评价共分五个等级。全省三级以上优良级文化和旅游资源54018个,其中五级文旅资源1238个,全省文旅资源等级呈现合理的金字塔结构。
在资源分布方面,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分别拥有资源数量902715个、129127个、154355个,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十三设区市中南京市的资源数量占全省资源的54.32%,是文旅资源极度丰富城市。从江苏“两廊两带两区”特色文旅空间来看,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11市)资源总数1129723个,扬子江世界级城市休闲旅游带文旅资源总数1031842个,陆桥东部世界级丝路旅游带资源总数86065个,沿太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文旅资源总数217641个,沿洪泽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文旅资源总数144283个,“两廊两带两区”特色文旅空间资源支撑有力。

每个资源拥有专属“身份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邵学文介绍,为提高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质效,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南京师范大学开发建设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正式运行。系统充分依托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的基础功能支撑,构建了以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为基本单元的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了电脑端、移动端和大屏端三个应用板块。
目前,系统汇集了全省118万余个文旅资源单体名称、地理位置、资源类别、资源结构等14项基础信息,管理单位、保护现状、开发现状等10项专题信息,资源评价和审核信息,并拓展归集了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35.6万条,为每个资源单体赋予唯一的“身份证”,记录形成文旅资源“总账本”,绘制了全省文旅资源“一张图”。在此基础上,系统根据资源类别和全省文旅发展空间格局建设了9个主类资源专题库和“两廊两带两区”特色文旅空间6个专题资源库,为江苏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系统主要具有五大功能:一是资源采集、数据归集功能;二是数据分类、分级、分区功能;三是数据审核、统计分析、成果实时共享等功能;四是数字化、智能化‘双化’同步功能;五是系统可延展功能,为二次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邵学文说,目前系统已经建设成为集“文旅资源普查App、文旅资源普查小程序、文旅资源数据管理、文旅资源一张图”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效、便捷、强大的文旅资源普查管理平台,有效支撑全省资源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厘清标准保障信息全面准确
上百万个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登记,如何确保普查过程中获取资源信息的全面与准确性?
“我们坚持‘标准引领、精准普查、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陈劲松介绍,首先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做到“能普则普、应普尽普”。其次加强普查过程指导,结合江苏地域特色,编制《普查工作手册》等各类指导性专题材料,对普查方式和流程确立、资源数据库建设、资源分析与评价、数据质量控制与保障等多项普查操作流程进行创新,提高操作规范性。同时建立普查数据“三级审核”机制。

记者了解到,此次普查中,江苏首创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型普查规范。这项标准如何编制?有何特点?
“该标准的内容和特点集中在建立了资源普查新体系和体现了融合创新新要求。”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课题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黄震方介绍,普查规范规定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的总体要求、资源分类、普查信息化、资源调查、资源评价、成果要求等内容,形成涵盖9个主类、29个亚类、150个基本类型的文旅资源分类体系,对有效开展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更好地摸清资源家底,提高资源后续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效率,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引领和促进作用。同时充分考虑文旅融合衍生资源新类型,制定了文旅融合特色鲜明资源普查规范。不仅从标准化的层面推动文旅资源普查工作的科学开展,提高了文旅资源普查质量与效率,而且对发现新资源,制定新策略、开发新产品、打造新业态、引领新消费、拓展新空间,推动文旅产业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资源普查是手段,保护利用是目的。”拾峰表示,下一步,将发挥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聚焦普查成果广泛运用,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高水平保护利用,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重点将推进普查成果服务全省重大战略和规划实施,服务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大局,服务各类群体使用需要,助力文旅融合与高水平建设,助力文旅产业集聚与空间优化,助力“水韵江苏”品牌影响力提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颖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