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城市更新多些“因旧而新”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在2023澎湃城市更新大会上表示,城市更新需要从除旧而新走向因旧而新,即适应性再生。“这种更新不是动辄推倒重来,而是注重留改拆拼。”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的《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也明确,城市更新要“按照‘留改拆’的优先顺序”“以‘保护优先、少拆多改’为原则”。

近年来,一些城市面对基础设施滞后、老旧小区较多、交通设施拥堵等问题,实施了城市更新工程,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在城市更新中,有的地方喜欢沿袭“除旧而新”策略,即随意拆除老建筑、征迁居民,在大拆大建中改变城市面貌,乍一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类似“大动干戈”的做法却造成诸多负面后果:“短命建筑”成为城市“通病”,浪费了有限的财政资金,城市文化底蕴、人文回忆在城市更新中被“更”掉了,付出了城市文化湮没的隐性代价,甚至让城市历史由“编年史”变为“断代史”,等等。

如果把臭气熏天的老旧小区、窄似竹竿的背街小巷、斑驳破旧的居民楼外立面等看作是城市“疮疤”,改造老旧小区无疑就是为城市界面做的“清创”手术。“除旧而新”倾向于直接切掉、砍掉某些创面,这固然有利于抹除城市肌体中的创面,但也可能大伤城市元气。相比之下,“因旧而新”则是对城市进行微改造,有利于在“微创手术”中更新城市肌理,避免推倒重来、大拆大建带来的伤筋动骨。

江苏不少地方在城市更新中非常注重“因旧而新”。比如,在南京市小西湖街区更新中,施工方就探索出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的模式,在因旧而新、缓慢推进中实现了历史片区的焕然一新。外秦淮河边,更新改造中的国创园保留了老厂区的肌理和建筑,延续了百年工业文脉,让该地成了新兴旅游打卡地。此外,南京市浦口火车站地区保护更新、无锡市锡山区凤威路地段低效产业用地活力提升、泰州市姜堰区系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都是“因旧而新”改造城市的成功案例。

面向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经济层面的GDP指数、产业数量和“段位”、高等教育资源的多寡等等,城市本身的口碑形象和城市自古而来延续的城市“文脉”等,也将成为衡量城市软实力的新标尺。城市更新修复,要注重“新旧共生,和而不同”的再生理念,留、改、拆、拼并举,防止粗暴城市更新带来的伴生弊端。具体而言,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注重在城市更新中“三问于民”,引导居民参与规划、设计过程,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切实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同时,我们也要多保持“因旧而新”推进城市更新的耐心。吴良镛院士曾说过,城市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现实中,城市改造往往涉及土地拆迁、费用筹措、意见征集等等,利益牵扯方多、利益关联链条长,往往牵一发动全身,处置不当往往会顾此失彼、左支右绌,甚至导致“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因而,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做到深思熟虑、胸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精雕细琢,才能让城市界面更精美夺目,引导城市在因旧而新中走向适应性再生。

(韩宗峰)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