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纵观世界古代文明的演替规律可以发现,创新性不仅决定了一个文明的发展高度,更决定了一个文明的历史跨度。正是创新性使中华文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始终历久弥新,具备绵延发展的不绝源泉。
创新性是中华文明“五个特征”中的核心特征,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文明的特征概括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方面,之所以强调创新性是中华文明的根本性特征,是因为在中华文明这五个特性中,创新性不仅蕴含于连续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之中,还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其它四个特性,是维系中华文明历经磨难依旧具有繁荣生命力和强大发展动力的根本所在。首先,创新性特征维系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在应对突变的文明形势过程中,中华文明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革故鼎新的创新态度维系文明的发展,成为唯一不曾中断的人类文明,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创造性基因。其次,创新性特征支撑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历来具有团结统一的文化传统,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中华文明长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形成系列的制度和理论创新,为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构建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再次,创新性特征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历来以强大的包容性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积极探索文明交流、交融、互鉴的创新发展路径,在交流互鉴中推动文明的多样性,创新推动中华文明走高阶开放包容发展之路。最后,创新性特征滋养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在面对不同文明发展冲突的过程中,坚决不走西方“国强必霸”“弱肉强食”的文明发展道路,用“协和万邦”“天下为公”的理念创造性发展了人类文明的和平理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构造人类文明发展新路径。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理解中华文明立体结构的钥匙。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特征蕴含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更深藏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成果之中。一是以理论创新为中华文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坚持理论创新”既是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百年建设经验总结的“十个坚持”之一,也是中华文明赓续发展的理论指南。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离开了理论创新,实践就会停滞不前,就难以形成中华文明赓续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和理论创新造就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精神和鲜明品格,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南。二是制度创新为中华文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快制度创新,消除阻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各种机制和制度,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保障。三是科技创新是中华文明建设发展的关键。创新性是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内生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科技创新又不等同于技术创新,还包含着知识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各个方面,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化发展。四是文化创新是建设中华文明繁荣发展的基础。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古文明之一,离不开文化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样也离不开文化创新,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基础,以“两个结合”为灵魂,深入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总之,创新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是中华文明辉煌的根本原因,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要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着力点,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许玲 仇桂且(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