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 | 警惕新兴产业陷入“内卷”

在全球产业发展论坛上,有企业家在谈及产业“内卷”时称,现在不光是传统水泥、钢铁过剩,“包括光伏、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也处在严重过剩的状态。”不少产业经济学者认为,当前不仅大量传统产业在中低端无序竞争,包括“新三样”在内的新兴产业也有“内卷”之虞。

新兴产业要防“内卷”,这并非杞人之忧。的确,高新技术企业间适度竞争,对提高产品性价比、让利客户非常重要,但行业内部一旦滑向恶性、过度竞争和“内卷”,就意味着企业可能会陷入价格战泥潭。这不仅意味着各家企业发展空间将受挤压,还会造成行业发展要素的内耗。以遍地开花的新能源汽车为例,由于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长期偏低。产能过剩固然可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步伐,但与“内卷”相伴生的更多是弊端,比如业内大量企业处于微利边缘、总体盈利状况不佳,其全要素生产率不升反降。因为,“内卷”状态下,企业缺乏赖以支持研发投入的足够利润,其创新驱动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了新能源车,光伏和储能行业的“内卷”现状,也让该领域不少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有的企业在扩产“血拼”价格和关门歇业间进退维谷。

相比传统产业,由于新兴产业“长坡厚雪”的产业特性,其一旦形成完整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往往能更好充当“企业孵化器”,为所在地有机聚合上下游产业、“以商招商”,从而自发形成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优势。正因为新兴产业显著的“身位优势”等原因,各地纷纷上马新兴产业,造成产业之间重复建设、超前建设等,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越来越“内卷”。其实,“强优势”的背后是“高门槛”。正因为新兴产业的技术壁垒较高、产业链较长等显著优势,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恰恰意味着一地要有较好的资源禀赋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需要基于本地产业链基础进行合理布局,但不少地方看重其优势、忽视其条件,在发展新兴产业时“拿来就好”,导致其在产业规划上蜂拥而上、频频“撞车”。

新兴产业资金投入大、技术密集,一旦规划、投资不及预期,往往会造成经济损失,付出较高机会成本。当前,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承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尤其要警惕新兴产业深陷“内卷”。地方破“内耗”,产业才能破“内卷”。针对一些地方因追求短期绩效和经济增长、忽视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合理性而盲目上马新兴产业的行为,要加强对地方发展新兴产业的引导,通过合理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注重新兴产业的合理培育。地方在发展新兴产业时要规划和论证先行,注重审视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避免以“超常规优惠”等手段进行“内卷”式招商,一哄而上投资新兴产业。

企业强“内力”,产业才能破“内卷”。相比传统产业,未来产业往往更多依靠技术创新和市场敏锐度,因此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策略是当下企业避免“内卷”的破题之道。同时,企业专注细分赛道,通过细分市场和领域,也能让企业更快驶入蓝海,防止过度的相互“搏杀”而分散冲刺产业发展的动能。(韩宗峰)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