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梦》
欲眺浮云翻履,却总步履匆匆。
犹记某堂课上,江浙口音依旧。
最是难忘,飞越万水千山,
援来缘起情长。
近日,“跟着雪花游新疆”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副校长严龙梅手上拿着的一本本写着《最美可中 独家记忆》的“润心”台历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翻开2023年9月这一页,水彩画“援疆林”旁配着一首《援梦》的诗歌,署名为2022届殷昊(北京大学)。
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是江苏省镇江市对口援疆迄今为止单体资金投入最大的“交钥匙”工程,以“校长+中层+学科骨干”模式“组团式援疆”,先后有两位名校长带领五批援疆教师97人次来校任职、任教。2018年7月,迎来首批807名新生。三年来累计有3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名列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一名,2023年的高考本科上线率为97.9%、一本上线率58.4%,成为当地一张新的教育名片。

走进可中,一个个藏于教学楼里的、看上去和分数无关的“新空间”,映射出美好教育的侧面。
一楼的创客教室里,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
“3D打印是一个超级赞的科技玩具,它不仅教会我建模,还激发了我的创造设计力。我已经学了一年多了,感觉很有意思!”高二学生王一飞说,暑假援疆老师还专门跑来给他们上课,悉心指导,让他在这方面的技能又精进了不少。

移步至二楼的“润心文学社”,一本本“润心”校刊领着我们走进师生们的精神世界——
《吾不“青狂”枉少年》是一位高中生的心声,拒绝“佛系”,青年应在青春中进击是他的理想和抱负。《您的微笑牵动了我们的青春梦》则记录了援疆郑老师的感人事迹。她用积极与热情感染着新疆校园,新疆也用美丽的姿态将来到这里的她融化。
走上三楼,映入眼帘是北极狐、海龟、东北虎等700多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模型和钟乳石等,这座生态展示馆让人惊叹校园里的“别有洞天”。
生物老师罗磊告诉记者:“江苏援建学校的时候,考虑到我们新疆的孩子少有机会出门旅游,一般都是读大学才出去,像热带雨林、海洋动物以及各种各样的鸟,他们都没亲眼见过,所以特意打造了这个生态馆,既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打开了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
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变。
本地老师罗磊能明显感觉到教学方式的不同。

这一批镇江来的援疆老师们中,有三对夫妻。严龙梅副校长和她的爱人刘剑就是其中的一对。
刘剑是高二信息课的老师,他告诉记者,之前也有新疆的老师到镇江任教,大家感情都特别好,每次新疆老师走的时候都哭得稀里哗啦,邀请他们一定要到新疆来。而这一次的“赴约”,让热爱摄影的刘剑还有了新的发挥阵地,随时记录下新疆校园的美,通过公众号向外传播。他还发现了一个细节,江苏高校的校园里,楼与楼之间很多都有连廊设计;新疆冬天风大,大门处会设计两道平行的门来挡风。在克达拉市镇江中学,既有连廊,又有两道门的设计。

句容实验高级中学的陈秀凤也是跟爱人一起来新疆的。她说,一是响应国家的召唤,另一个是发自内心对新疆的热爱:“有一句话叫新疆不是天堂,但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新疆的孩子打开更广阔的天地。”在陈秀凤看来,新疆的孩子淳朴、热情,好奇心也很强。他们很想通过学习,考上一个好学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还有的孩子,想学会外面的东西之后再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严龙梅副校长告诉记者,作为兵团高中,学校紧扣“援疆情 兵团根 中华魂”的主题,创新推动校本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开展“‘艺’初心、画兵团”等“润心”台历制作、“兵团家话”征集、给兵团英雄写信的书信“漂流”等活动,坚守兵团文化内核理想美、信仰美;另一方面摸索跨界主题教学前进的方向,通过语文与政治教师合作开设研讨课《国风何以成潮》,历史和地理学科合作开设研讨课《卡伦——西迁精神的写照》等,推动多学科教师合作。
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交出“高分答卷”。兵团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镇江市对口支援第四师前方工作组党委副书记、副组长张惠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放大教育品牌效益,加快实施“当地教师队伍提质”三年行动,助力四师逐步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链条”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队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文 万程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