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在书籍编辑设计中彰显文化特征

人类尝试过很多书写材料,用文字记录下思想、历史和现状,然后将其丰富而庄严的记录保留装订成册,从而诞生了书。纸张和印刷术被公认为人类伟大的发明,文明的薪火因为书籍世代传递成为各种“文化存在”的凝聚物。在传统媒介社会,只有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才能被称为“书籍”。书籍不仅是印刷技术生产的产品,更是独立的文化形态,起到了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积累文化的作用,彰显着独有的文化特征。

“编辑设计”的概念

“编辑”一词原为收集材料并整理成书之意。《辞海》1989年版将“编辑”定义为“新闻出版和电影等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或摄制)前的重要环节。”从概念上看,“编辑”一词包含了著述劳动与编辑劳动两种含义。即在现代出版系统中,“编辑”既可以指成书或著作的一种方式,编辑者即编辑作品的作者,是著作权人之一;也可以指从事编辑活动的出版社编辑工作,对组织他人成书的过程进行审读加工,但不是著作权人。

编辑设计是书籍设计的其中一环。吕敬人在《书艺问道》中提出了“书籍设计3+1”的观点,认为书籍设计包含了编辑设计、编排设计和装帧与视觉设计。它们是书籍设计的三个不同层次,也是书籍设计三个重要的工作环节。

编辑设计不同于文字编辑或美术编辑,是统筹书籍的形式与内容,建立适宜的书籍架构和进行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编辑设计需要设计者通过深入解读文本,从而进行视觉化设计观念的导入。比如有的杂志,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同时一起工作。如此一来,编著者和印艺者在策划选题过程中能深入探讨文本的阅读形式,并以视觉语言的角度提出书籍内容架构和视觉辅助阅读系统,提升文本信息传达的决策质量,以便于创作读者易于接受并乐于阅读的、形神兼备的优秀读物。编辑设计就像导演电影一样,需要把握“剧本”的创作维度、艺术形式和信息输出,对书籍的形式与内容架构提出创想性的建议和构思。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究,编辑设计的目的是最终完成书籍从文本形式到阅读形式的转化,达到阅读的目的,提升文本的阅读价值,创造出人意表、耐人寻味、风格独特的内容结构和传达准确、信息丰富、富有秩序的阅读节奏。

创作角色的切换

荷兰著名书籍设计师伊玛·布的商业模式是以高度独立的方式运作、规划和解决项目的管理责任。伊玛·布从不用“服务”一词形容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拥有设计表达的独立自主性,书籍设计的所有环节都由她负责决策,委托方不得进行干预。她为每一本书籍亲自筛选和编辑图文,甚至为书籍制作自己专属的纸张。因此,伊玛·布保持着对每本书籍创作与生产过程的紧密联系,角色时常切换,可以是书籍的作者(编者)、设计者、印刷者、造纸商或出版商。

1996年,荷兰煤炭贸易公司SHV委托伊玛·布为公司成立100周年设计一本书籍。这本书籍的编辑和设计工作历时五年。伊玛·布通过研究公司、参加股东大会、采访员工、审查记录和图像档案等方式收集文本,最后编制了一份长达2136页的公司历史档案。最终伊玛·布推出了超厚本书籍《SHV Think Book 1996—1896》,这本书被誉为荷兰设计的标志性作品。

2013年,伊玛·布受邀为著名品牌香奈儿制作一本讲述五号香水历史的书。为了给这本书寻找概念和灵感,她在香奈儿女士位于巴黎的公寓里待了一段时间,研究她的生活环境。伊玛·布还见证了香水制作过程,前往法国普罗旺斯采摘玫瑰。她说:“我在那里闻到的味道非常强烈,令人兴奋……虽然这味道看不见。”于是,伊玛·布为这本书创造了一个大胆惊人的概念——味道的不可见性。最终,她创作了一本浮雕印刷的纯白色书籍,颠覆性地没有使用任何油墨,简约的白色造型表达了香奈儿的一贯风格。此外,这本书浸透了香奈儿的香味,让读者的所有感官——视觉、触觉和嗅觉都变得栩栩如生。

书籍的策划与设计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书籍设计师周晨选题策划的书籍《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荣获“世界最美的书”。周晨认为,编辑是书籍设计的共同创作者,编辑设计是提升书籍品质的有效手段,能创造有意味的、创造性的书籍形式,提升书籍的艺术审美和易读性。以《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为例,周晨参与选题的前期策划与组织,与作者、摄影师共同采访,收集书籍的一手资料,为书籍文本的体例结构进行规划,反复研究后依据老行当的特点和旧时的传统,将老行当分为衣饰、修作、工艺、坊艺等八类,并为每个类别进行结构化的信息编辑。

这本书的设计是对中国传统书籍装帧风格的探索和再现。纸张选用了不同质感和色彩,主体纸张选用了仿古土工纸,并打毛边缘,通过朴实的颜色和质感烘托主题。受古籍毛边本启发,书籍用纸钉装订成册,搓纸为绳,穿孔插入,最后敲击固定。两侧的纸钉故意裸露一部分在外,敲打平整,表达原始朴素之美。为了效仿毛边本,设计者没有选择机器磨边,自己制作了一种钻头手工打磨书口,形成不规律的毛边效果,侧面书背上标题文字用激光雕刻。为了挖掘书籍的文化内涵,该书在设计时还重现了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的中国古代数字系统——苏州码子用作书籍的页码标注,成为书籍设计的亮点之一。

总的来看,书籍的文化属性和阅读价值,使书籍设计除了追求新颖的形式外,还应以鲜明特色和深邃构思来体现纸质文化的生命力,体现知识传播的媒介特色,使书籍设计呈现设计与文化的统一,更好地彰显书籍编辑的作用和价值。

陈璐(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