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成果发布 > 正文
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政课程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积淀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价值底蕴,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培育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能够助力青年学生理解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独特优势及历史必然。高校应该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厚植“大思政”底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首先,教材选取与编写应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和精神内涵。在教材选取时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重要论著,如涵盖基本概念和内涵的《论语》《庄子》《道德经》等,以及《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作品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涵养正气、升华境界、淬炼思想,提升学生的人文与道德素养。其次,教材内容应结合现实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的智慧。

其次,高校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教师是传递文化知识和培育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高校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一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以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帮助教师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二要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如通过教学观摩、学术研究等方式,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要加强对思政课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构建,激励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再次,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高校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塑造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资源系统性不强、实践性转化成果不突出等问题,可以通过积极盘活社会群体资源要素的方式,构建高质量教育共同体,利用相关资源开展思政课程实践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传统文化技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风貌,拓宽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涵养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品格,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刘丽红(作者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话语创新视域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3SJSZ0345〉,江苏省石油化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科研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化工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2B06〉研究成果)

责编:张晓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