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大量明星、网红“中招”!幕后黑客竟是00后……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迅猛发展,黑客攻击破坏、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类案件发案更为频繁。近日,杭州公安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多起案件破获情况。

  其中一起“倒卖明星网红身份信息”的案件,引发关注。令人没想到的是,幕后黑客,年仅19岁。

  据杭州台综合频道报道,如今,明星和网红的隐私信息俨然成为“热门商品”,并形成一条产业链。一些卖家会明码标价出售明星的航班信息,甚至他们的住址、身份证号码、微信号等私人信息。

  2023年11月7日,富阳网警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人在境外社交平台上建立了一个“个人信息库”机器人,大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

  网警调查后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黑客姓韦,19岁。韦某高中辍学后继续自学计算机,半年前他在境外社交平台上看到一条“个人信息库”寻找合作的消息,想着这不仅能看到别人的个人信息,还能转手赚钱,就联系上了对方。

  很快上家提供源代码接口,韦某又自制了能够自动进行收费交易的“机器人”,可以大量转发到各类社交群,特别是明星的粉丝群。

  富阳区公安分局网警大队民警杨名介绍,“信息库中包含了大量明星、网红的数据,当红的明星有一百位左右。你只要输入名字,就会自动返回关联的数据。你输入的信息越多,提供的信息就越精准。”

  随着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交易的成功实现,韦某觉得风险很大。于是他又招揽了两名交易代收人员,并通过虚拟币转换获利,但最终在11月底,富阳网警赶赴广西,将主犯韦某在内的三名嫌疑人抓获,目前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了解,韦某半年时间已经获利50多万元,网警在现场就获取了80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

  事实上,明星信息泄露的消息多次引发热议。前不久,5名高铁站员工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判刑。

  2019年1月起,被告人陈某等人利用铁路车站客运员的职务便利,查询销售“明星”的乘车时间、车次、座位等个人信息,陈某共计获利约19万元。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陈某等人9个月至3年8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案件一审宣判后,被告人陈某等人均提起上诉,最终被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钟绮文介绍,如果公民非法出售、提供或获取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以及行踪轨迹信息,50条以上就已经构成犯罪。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违法所得达到5000元以上追究刑事责任,达到5000元的10倍,即5万元以上,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如果是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特殊从业人员,违法所得的数额是折半计算的,一半以上就达到从重标准了。”

  法官介绍,在相关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交通、快递、住宿、中介等服务行业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提高法律意识

  切莫心存侥幸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