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交汇点调查︱当“脆皮青年”开始“养生”,这届年轻人真正的药方是啥?

“脆皮青年”一词,近来在网络上是个“显眼包”。“想上厕所,一蹲下去就站不起来,确诊为膝关节损伤”“打哈欠把自己下巴打脱臼了”“崴了一下脚,螺旋粉碎性骨折”“太激动了,心率过高差点晕厥”等发生在青年人身上的新鲜事频繁出现,在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也引发热议,青年们真的要被贴上“脆皮”的标签?为了自救,“脆皮青年”纷纷开始养生,还带火了一批保健项目和产品。透析这种现象“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现象】

动一动就“喘”,碰一碰就“坏”

青年人也在“养生”

在网络上,“脆皮青年”指的是,青年们明明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但身体却在不经意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薄如脆皮、容易受伤等。

今年25岁的刘源告诉记者,年初他和父母一起去安徽黄山游玩,与父母登山中的精气神儿相比,“自己简直弱爆了。”刘源说,他几乎是忍着腿脚的酸痛走完了全程,而他的父母却感觉不到累,“他们甚至一直跑在我的前面在等我”。讲起这件事,刘源说,“我可能就是大家口中的‘脆皮青年’吧。”

在网络上,搜索“脆皮青年”词条,相关内容超过2000万

“一个不小心把腰扭了。”不久前,苏州的苗女士从车子的后备箱搬一箱橙子,一不留神受了伤。今年35岁的苗女士告诉记者,推拿、足疗这些保健项目一个月自己要做上个两三次。“总感觉有些不舒服”,她还在一家主营推拿的机构办了会员。“我身边这样的朋友很多。”苗女士说。

在已经公开的报道中,发生在“脆皮青年”身上的故事各种各样,甚至一些往常多见于老年人身上的疾病也出现在“脆皮青年”的词条里。在某机构发布的《2022年轻人新中式养生报告》中显示,“90后”处于疾病状态的比例最高。

与“脆皮青年”同为网络热点的还有青年人的养生话题。“‘脆皮青年’+养生”甚至成为各路商家营销的热点。某知名网络销售平台发布的一份健康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艾灸、刮痧、拔火罐、泡脚、按摩、贴膏药等产品的销量,在“00后”甚至是“05后”消费群体中的增长速度最快。一边喝着奶茶一边泡着脚的“自嘲”,让人忍俊。

【原因】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是主要原因

“亚健康”需要重视

“脆皮青年”真的“皮脆”吗?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理解的“脆皮”应该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今年29岁的张小姐是一名会计,她告诉记者,临近年末工作比较忙,工作结束回到家为了缓解压力,她经常一刷手机就刷到半夜,遇上休息日,吃饭睡觉都不规律,直接导致了“经常无精打采,腰酸背疼;有时候还会心跳‘加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青年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身体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从而导致机能的下降和疾病的产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20-39岁的青年人癌症发病率增长了近80%,年轻人过劳、猝死等也屡见不鲜,年轻人亚健康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今年9月,镇江的何先生到医院就医,36岁的他在体检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血压高、胆固醇高、II度肥胖等,“医生在给我看诊的时候,除了做检查、开药,还强调了一件事就是晚上早一点睡觉、三餐要规律等。”从事销售工作的何先生告诉记者,“我根据医生的指导,坚持了两个月,头晕目眩的症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建议】

不要盲目“养生”,而要重视“生活”

专家开出健康运动“处方”

采访中,有被访者告诉记者,“脆皮青年”的话题一方面是“我们现在开始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网络营销,各路商家通过炒作话题,将一些原本针对中老年人销售的养生、健康类产品向青年群体销售的方式。从有益的方面来对待这个话题,就是青年人要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针对“脆皮青年”的“症状”,采访中除了受访者,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也指出,“多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从根本上撕掉“脆皮”的标签需要调整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并定期体检、科学体检等。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第一家“科学健身指导门诊”的坐诊专家、苏州市立医院副院长郝跃峰提醒:“不要盲目地怀疑自己的健康出了问题,要针对症状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确诊’。”

“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如果轻轻碰一下就受伤,那一定要去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郝跃峰举例介绍,青年人的肌肉组织正处于增长状态,而老年人即便是在健康、运动的状态下,肌肉组织也处于一种流失状态,所以不建议青年人过度关注养生,而是要注意生活方式。

从成年人健康运动的角度,郝跃峰开出一个运动“处方”:每周运动150至300分钟,中等强度,分3至5天执行,不建议多也不建议少。中等强度是感觉劳累的程度,有很多科学的算法,提供一个最简单的,用170减去实际年龄得出的数值就是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实习生 时志伟 季天舒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