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年终盘点·评论 | 每一丝洞见都折射时代的巨响

【编者的话】每次辞旧迎新,总让人心潮澎湃。年终岁首,又到总结盘点的时刻。眺望来路,才能明晰前路;整好行装,才能更好远行。过去的一年,新冠疫情防控果断转段,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胜利开局,党和国家事业顺利推进。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言说者,党报评论员置身其中,感悟着时代的洪流、发展的脉动、社会的旋律,体悟时代又书写时代。每一颗砂石都蕴藏着层峦的巍峨,每一粒水珠都承载着洪流的浩荡,每一丝洞见都折射着时代的巨响。回望2023,我们经历了风雨也见到了彩虹,我们沐浴着温暖传递着微光,我们见证了发展也感悟着力量;展望2024,我们将拿好手中的麦克风,传递出时代的好声音,我们将走进发展的现场,感悟前进的力量。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时间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崭新的画卷激荡起奋进的力量。新程已启,新景正萌,新章将著,风雨和星光已属昨天,重要的是奔赴梦想的星辰大海。长路有险夷,奋进无止境。以不变的初心应对变化的境遇,以不变的定力克服变动的艰险,以不变的信心迎接变易的世界,我们一定能迎来春暖花开、繁花盛开的春天。

每临大事“辛仲平”

刘庆传

“辛仲平”是新华日报重要评论。每逢大事必创新,每临大事“辛仲平”,是近年来新华日报的重要理念与办报举措。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到“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近年来“辛仲平”已推出近10篇,成为江苏读者熟知的一个评论品牌,成为广大网民品读江苏的窗口。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去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3月6日,新华日报推出“辛仲平”署名文章《满沐春风答长卷》;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10月17日,新华日报推出“辛仲平”署名文章《交汇东西 筑梦丝路》;12月13日,新华日报推出“辛仲平”署名文章《山河日新 慰我同胞》。凡有大事,必有“辛仲平”;凡“辛仲平”发声,必是大事。3篇“辛仲平”署名文章,成为标记过去一年的3个重要刻度。

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这是党报评论员的责任。新华日报创刊86年来,重视评论一直是一个鲜明的特色。生逢新时代,党报评论员能够见证、体悟、评论重大事件,这是荣光,是幸事。对党报评论员来说,站在时代前沿看大势、观大局,为时代欢歌、为人民立言,这是使命,更是责任。作为重磅政论,“辛仲平”署名文章每每数千言,正因为体量大,所以每次均组织精干力量,正因为影响大,创作团队无不全身心投入,反复打磨、数易其稿,力求让每一篇“辛仲平”成为一朵值得珍藏的时代浪花。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为评论员提供了施展作为的广阔舞台;书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赋予评论员沉甸甸的责任。新的一年,“辛仲平”将和大家一样,用记录和书写时代的大事件,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评论理论部主任,“辛仲平”执笔)

在时代的浪尖上起舞

陈立民

时间的脚步悄无声息,媒体人的脚步行走在文字里。当日历翻开崭新的一页,我们试着串联这一年“新华时论”走过的足迹,倾听“江苏之声”的脉搏节律,致敬时代的河流下每一朵奔腾的浪花。

2023年,我们重振旗鼓,重新出发。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奋进的江苏矢志前行。年初,我们推出“42条”促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跑好“强信心拼经济”第一棒》。“抢订单”的包机组团出海,“拼经济”的项目快马加鞭,我们《全力以“复”激活经济“一池春水”》。在这片春潮涌动的大地,我们深深感受到向上而生的力量。

重返喧闹的城市、广袤的乡野,看霓虹闪烁、人间烟火,看风吹麦浪、山澄水澈。在淄博烧烤的爆火、天津狮子林桥的水花和“总要来趟南京吧”的喧闹中,我们思索《“网红”之后,要把流量变“留量”》。在音乐节和演唱会的燥热多巴胺里,我们感悟《多向文化要“惊喜”》。生生不息的复苏力量犹如种子的破土而出那样势不可挡。

时代的大潮奔涌向前,有大浪淘沙的壮观,也有静水流深的景观。我们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鼓与呼,倡导《要“一头扎”不要“一阵刮”》,《警惕以“怕”为名的不作为》;我们《深耕“缝隙市场”打造“配套专家”》,致力于《让“干部敢为”成为发展“强劲引擎”》;我们探讨消费新浪潮和新型工业化,与年轻学子真诚对话。我们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在摆事实讲道理、摆问题找方法中回击噪声杂音、寻求破局突围。我们热烈拥抱时代,拥抱每一个历经考验却从不畏惧的普通人。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评论员的脚步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记录、质疑和思考中展示“存在感”。如何在写好“浙江观察”中做好“江苏笔记”?惠民生如何多些熟视“有”睹?天天填表就能填出“真”实效吗?文字无言,洞见的力量却无处不在,它求索昔日的疑惑,切割对错的轮廓,也照亮未来的旅程。

这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年。在时代的浪尖上起舞,我们再一次相信信心、热爱和奋斗的力量。无论是伟大的时代还是平凡的你我,脚踏实地又勇于探索、满怀热情又心怀敬畏,总会有东西穿越时间的河流,留下清晰的回音。

(评论理论部主任助理,“新华时论”执笔)

肩上有责,心中有光,笔下不惑

袁媛

世间百态,山高路长。每逢热点必在场的“江东时评”,又陪伴读者度过了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里,有奋进的诗,有难念的经,也有待解的题。无论此刻的你是怎样的心情,请相信作为评论员的我们,一定坚定地与你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力争把评论写到你的心坎里。

因为你们成就了我们,我们就是你们中的一员。

社会热点层出不穷,“惊喜”与“惊吓”交织出现,下笔老练的评论员也不敢自诩“见怪不怪”。我们深知,音符可以跳跃,鼓点不能乱拍,“定音鼓”不是记者手中的笔,而是大众心中的梦。我们都是平凡人,平凡人的梦想难言伟大,但千千万万个梦想汇聚起来,就是一往无前的力量。一事当前,心中有尺,下笔就不惑。平凡的梦想,就是那杆标准尺、那颗定盘星,让我们有底气把世间的困惑,都落笔成不惑。

“江东时评”就是这样一个栏目,她坚守着常识,寻求着共识;她贴近读者,契合而不一味迎合。在过去一年,她犹如身边的知心伙伴,替读者拨开表象的迷雾,直达内里的真实,说出心中的话语。

当温水变成热水,气候变化不再是停留在书本中的知识,她担忧读者的出行安全,呼吁着:把防台风当“天大的事”。

当分众变成大众,饭圈粉丝与体育迷一同关注起跳水,她心系体育健康发展,劝解说:质疑“裁判压分全红婵”,是以爱的名义伤害。

当育娃变成鸡娃,孩子与家长都感到不堪重负,她不忍孩子失去快乐童年,倡议道:也该关心孩子“怎么玩”。

当压力袭来,当焦虑泛起,当套路升级,她绝不让读者单独面对。从大学生“容貌焦虑”到就业率“注水漏洞”,从旅游业“假日刺客”到加油机“乘机揩油”,她都与读者同呼吸、共发声,竭尽所能,让寒冷的天也能热气腾腾!

蓝领获捧、夜校火爆、“小修小补”重现社区……当一处迎来赏心乐事,她想的是处处都有良辰美景,她为世间的美好鼓与呼,她愿幸福乐事常伴读者,长存天地。

冬日负暄,人间向暖。冬的挑战,也孕育着春的希望——新的一年,我们愿和你一道,一起去看近处的星光、也望遥远的星河,把焦点的热度,变成人间的温度。

(“江东时评”执笔)

找准“链接”公众情绪的接口

杨丽

在万物相连的时代,无论你是e人还是i人,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置身事内”的命运共同体。“链接”你我的是什么?是需求,是价值,是情绪。

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乱花迷人眼的信息释放了海量的噪声,如何避免理性思辨淹没于情绪宣泄的杂音中,需要党报评论君的“入场”,“链接”公众情绪,用理性化解冲突,用共识弥合分歧。近年来,新华日报积极鼓励评论员开设个人专栏,“漫·议”“论·是”“点球”“陈见”“敏言辣语”等网评专栏中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评论,正是因为“接准”了公众情绪,跨越偏狭,走向共情。

感性中见理性,纾解公众负面情绪。面对负面事件,公众的情绪越高涨,我们越要理性分析,作出客观判断。比如,4个公租房小区中居然“安居”了766户公职人员,令人气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敢于自曝“家丑”说明当地有刀刃向内“大清退”的决心;花700多万元建造的牛郎织女地标雕像被吐槽“又贵又丑”,我们呼吁文化地标要立在文化“地基”上……越是要作出判断越不能武断,在看不清真相时,宁愿“让子弹飞一会”,在表达态度时,理直气壮又不咄咄逼人,把握好分寸,以客观理性的声音纾解公众情绪。

态度中有温度,让正能量情绪自带流量。我们时而宏大叙事,时而细微评析,视线始终聚焦普通人身上的“光”。衢州“早餐奶奶”毛师花5角早餐卖了27年不涨价,她走了,但她的“温暖”,还在当地绵延,还在社会传递;外卖骑手向建军,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为避让行人导致受伤,附近几位热心大学生救助了他,还为其医药费的问题积极奔走,骑手们的权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我们期待更多普通人的故事与时代的进步融汇在一起,我们期待千千万万个平凡个体,书写各自的精彩人生。

“其实我们都是海滩人,沙子只把我们的脚印保留几秒钟。”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我们在努力奔跑的同时,总要留下点什么。在一波声浪没过一波声浪的网络空间里,我们始终“在场”,秉持客观理性,“链接”公众情绪,引导公众价值,希望在大浪淘沙下留下一点印迹。

(“论·是”主持人)

像一滴水汇入时代的海洋

魏晓敏

作为全国首个女评论员工作室,“姿正腔媛”已经走过近5年。以“她眼”观时事热点,以“她说”发独到之言,我们试图以更加温暖的笔触,描摹时代的肌理、叩问前进的初心、致敬伟大的不凡。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年,就激荡着诸多不凡的努力,铭刻着诸多难忘的瞬间。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构成了最动人、最真实、最难忘的切片,有关记忆、有关成长、有关反思,如一滴水,汇入时代的海洋。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时代海洋之中,但作为女评论员的我们,却也试图通过一滴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与您一起感受世界、感知时代。

热话题下不忘冷思考。这一年,热浪接连来袭,世界多地出现创纪录高温,在“最热的一年”,“ChatGPT”“酱香咖啡”“科目三”等现象级热潮频现。“‘狂飙’的ChatGPT是福是祸?”“‘美酒+咖啡’能否‘粘住’年轻的心?”“‘科目三’爆火,‘土味文化’出圈能否出彩?”网络世界各类话题热度持续走高,而我们仍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带来不一样的声音。

暖新闻中彰显微力量。在一家小吃店,告诉店员来份“牛肉面不要牛肉”,囊中羞涩的人就可以免费用餐;在寒潮降温和强雨雪天气,有关地方和部门全力以赴、积极作为,一夜雪无,护航居民平安出行。其实,每一年都不乏温暖的事件、温暖的力量,这种温暖,体现在困难之时伸出援手,尽职尽责心系百姓,也体现在评论要紧贴大地,鼓舞斗志,传扬精神,在播撒大爱中凝心聚力。

软话题中剖析硬道理。我们关注喝9.9元的咖啡“续命”,关注孩子们眼中的“中国式父母”为何有点扫兴,关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为“乙类乙管”后首个高考下的考生。这些话题并不宏大,但是一样映射出时代的改变。谁能抚平成长的烦恼、谁能满足旺盛的需求、谁能解决掉前进的障碍?我们希望,让治理和服务升维,让创新和创造涌流,让年轻更有力量,让世界有更多可能。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亿万个你我汇成时代的海洋,让我们随着时代的节拍一起澎湃,一起向前,一起朝着2024年的方向奔涌而去。

(“姿正腔媛”执笔)

舆论场上常“抡剑”

韩宗峰

我们有个时评栏目“论见”。因为“抡剑”比较贴合“论见”稿件针砭时弊的特性,读音上又与之同音,我们私下管“论见”叫“抡剑”。“抡”字,显示出刺破苍穹、冲决网罗的力量感和难以抑制的挥剑激情,精准中透露出浑厚、大气、指向性。

舆论场是观点交锋的战场,也是“抡剑”比武的舞台。过去一年,我们的“论见”栏目点评过考生复读14年被“退档”的故事,批评过“花715万建牛郎织女像”的做法,讽刺过店招汉字改拼音的畸形审美和“北极鲶鱼”骄狂背后的权力任性,对“不准农民机械收花生”似的荒唐做法频频“抡剑”……尽管栏目作品字数不多、义理不算深奥,但由于点评及时、切中肯綮,常常能得到读者赞同与认可。

“抡剑”中的“抡”,意思是“依其理而取材”,表示选择、挑选。过去一年,“论见”栏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它在选题选择上聚焦读者关心关注,针砭时弊、直击要害;在选题写作中,不囿于雕饰语言,不甘于人云亦云,而重在展示逻辑的力量,不甘于直击“要害”,还重视提出建设性意见。

“抡剑”中的“剑”,彰显出时评的锐度和锋芒。“抡剑”先要“看见”,热兵器时代的战场,“先敌发现”十分重要,舆论场上媒体言论要获得好的传播度也是同理,“论见”把握脉动,较早发现富有价值的舆情热点,争取先人一步;“抡剑”要有“见地”,“论见”栏目往往能看准事物本质和方向,发人所未发,刺中问题本质和关键节点,戳破事物表象、直探肌理,发人深省。

2023正在远去,2024扑面而来。我们“向着春天风雨兼程”中,如何逢山开路、破壁清障?面对舆论场上的争议、纷乱、噪声、不公平,媒体言论如何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抡剑,必须有“亮剑”的勇气,遇到困难不发怵,显示出不惧艰险的胆魄;抡剑,必须有观点和见地,提供给读者观点增量和信息增量;抡剑,还要牢固站稳人民立场,防止抡剑成为剑器舞似的表演,在不痛不痒中逐渐痛失读者和观众……

“每一次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新岁更迭,“论见”将继续活跃在舆论场上,期待能为我们的读者带来更多看点,也为自己博得认同与喝彩。

(“论见”执笔)

平平淡淡才是真

胡 波

生活中,老胡是一个木讷愚钝、沉默寡言的人。镜头前,老胡虽然算不上伶牙俐齿、口若悬河,但总是有话可说,甚至“意犹未尽”!

不知不觉中,老胡已经陪大家走过了两年,隔三岔五地见面成了一种习惯,能够用这种方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也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刚刚过去的2023年,从年初第一篇“游客排队打秦桧”到岁末最后一篇“积分清零”,“老胡论见”一共推出73期视频评论,算下来刚好是5天一期,基本上对这一年的热点事件实现了“全覆盖”。比如,热播电视剧《狂飙》曝出的涉毒演员事件、取景地收费以及“高启盛”高校演讲,老胡都在第一时间发声;唐尚珺15次高考、新东方“小作文”风波,老胡也理性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他诸如“溥仪”告“雍正”、张小泉“雇人叫好”、烟花爆竹解禁等关注度高的话题,老胡都不曾错过,在纷纷扬扬的舆论场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有人认为“老胡论见”是在蹭热点,实际上老胡没有丝毫做网红、蹭流量的念想,之所以会关注社会热点,完全出自一个媒体人的新闻敏感和责任担当。更何况,在面对热点事件时,你甚至根本无法抑制住想说话的冲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兴之所至、不吐不快,这16个字才是支撑老胡一路走来还乐此不疲的终极动力。有人批评老胡,语气太过平缓、缺乏激情。老胡没学过表演专业,也没有经过播音主持培训,况且“老胡论见”作为一个可视化评论栏目,更多的卖点在观点。只要观点在,慢条斯理照样能够把事情说清、把道理说明。

2023年过得很不平凡,一路走来收获良多,有很多惊喜,也有很多感动,但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理解和默契。感谢无数老铁们一年来的陪伴,感谢制作团队小伙伴的无私奉献,感谢媒体朋友的大力推介,因为有你们才有了“老胡论见”,因为有了你们的浇灌,才让一粒种子发芽破土,长出一片片嫩叶,开出一朵朵小花,为网络花园增添一抹色彩。

新的一年到来,沧桑的老胡又多出一道年轮,“老胡论见”也将迎来又一个春天。新的一年,老胡希望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姿态,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创造更大的成绩!

(“老胡论见”主持人)

嬉笑怒骂皆力量

孟亚生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转眼又是一年。2023年,是交汇点“思想”频道设立“漫·议”专栏的第四个年头,蓦然回首,专栏一年来已发表400多篇文章。作为专栏主持人,我力求让每一篇文章既生动鲜活又富有情趣,既讽刺戏谑又陶冶情操,既开怀大笑又启发思索。

强烈的新闻性,是“漫·议”专栏最基本的特色。一年来,“漫·议”专栏反映和评议的都是公众关注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许多漫评文章被知名网站转载,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年初的《要求学生“摒弃春节意识”,岂止用词不当》,还是年中的《51秒收费8元,“停车刺客”咋这么凶》,还是年末的《停止面条加工为治污,反智逻辑从何来?》,关注的都是当天最热的话题,敢于及时发声,并对种种不良言行和问题进行揭露和批评。

鲜明的针对性,是“漫·议”专栏最重要的特色。纵观400多篇稿件,运用“漫画+评论”模式,在为网民提供具有新闻价值信息的同时,每幅漫画所配的评论都言之有物,入木三分,突出思想的力量,让整个漫画作品更具感染力。其中,《“高龄津贴每月3500元”为何被揶揄》《老人想看场电影,不该这么难》等漫评,既使网民看得懂漫画,又能够从中得到启示,产生理性的认识和震撼人心的共鸣,从而更加拥抱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较强的艺术性,是“漫·议”专栏最鲜明的特色。新闻漫画属于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艺术性是新闻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作品的艺术形象及表现有无魅力,是否触动人,是决定一则新闻漫画成败的关键。为了形象生动,《谨防指定跳绳“绊”了公平竞争的“脚”》《勿让“第一学历”成就业阻力》等多篇漫评,运用夸张、比喻、反语、借用等一系列修辞手法,用意料之外的画面,派生出情理之中的现实逻辑,给网友带来喜悦快乐的同时,引发共鸣和反思,从而让新闻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岁月催人老,风定落花香。时下,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不时感到压力。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为广大网友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幽默、讽刺、有趣的新闻漫画作品,为广大网民笑口常开、缓解压力作出更大贡献。

(“漫·议”主持人)


责编:魏晓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