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日报财经讯 站在2024年的开始,回望过去的2023。“科创金融22条”出台、科技领域新增专项授信2100亿元、《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落地……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的道路上,江苏以创新赋能,做好科技金融加法,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创类信贷增速稳
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贷款余额达1.6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个百分点。在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下,全省共审批通过新发放科创相关领域贷款2485.5亿元。
科创领域相关贷款持续增长的背后也少不了政银企合作的加速推进。2023年7月13日,江苏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专项对接会举行,“政银合作”“银企合作”集中签约和授信,并发布2023年重点科技领域新增专项授信2100亿元。江苏省科技厅与12家金融机构“政银合作”签约,12家金融机构和12家国家级高新区进行签约,12家金融机构和12家企业授信。
同时,江苏着力打造科技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会同省科技厅和省知识产权局,在“苏易融”普惠金融品牌下推出了“科技型企业信贷产品便捷通”,汇聚126个科技金融特色产品,面向全省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市场主体,便于企业一站式查阅、咨询和办理。
资本市场“江苏板块”持续领跑。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54家,首发融资576亿元,公司债和企业债融资5825亿元,均为全国第一。全省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别达656、297、241家,占全国同类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均接近17%。
“首单”与新突破接连落地
2023年,金融“贷”动科创企业发展,多个全国首单也落地江苏。
在知识产权金融领域,作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南京去年落地两个“首单”。2023年3月,南京鼓楼区发行全国首个采用市场化增信方式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2023年4月,南京建邺区发行全国首单支持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科创票据,也是江苏省内首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票据。据悉,南京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5亿元。
助力企业盘活无形资产,变“知产”为“资产”,知识产权全流程的金融服务也在不断落地。2023年7月28日,全国首单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落地无锡,该保险覆盖全部知识产权使用场景,更适应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需求。
去年落地的公司债券则更加聚焦垂直领域。2023年4月21日,全国首单私募专精特新创新债落地无锡,同时也是全国首单创投类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该债券由无锡锡山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随后,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2023年7月3日发行了全国首单“专项用于集成电路”公司债券。到目前为止,省内企业累计发行科创债等创新品种债券超1500亿元。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方面,江苏也取得了新突破。2023年10月,江苏股交中心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获证监会批准,江苏“专精特新”专板建设、私募基金份额转让、与全国股转系统和北交所合作衔接机制等落地,服务私募创投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与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产品细分化趋势明显
2023年,江苏省内多家商业银行创新推出符合不同类型科技企业需求的专属产品。江苏银行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苏知贷”,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中银知贷通”“中银高企贷”等系列产品,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不断深化推进“园区+区内企业”政银企合作模式,落地“生物医药知产贷”“园区e贷”等。
围绕科创型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创金融产品走向多元化、细分化,而打造“科创积分”“科创指数”等评价体系也逐渐成为地区科创金融发展趋势。
2023年12月19日,苏州首单“科创指数贷”落地。依托“科创指数”,苏州银行为苏州博思得电气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信用贷款。据悉,苏州建立统一的“科创指数”评价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打分评估,用作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的依据,增强科创企业融资可得性、便利性。苏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线无抵押“科创指数贷”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大力推广“科创指数”融资模式。
作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的常州,“科创积分贷”正进一步扩容。2023年9月20日,常州高新区与邮储银行等11家银行联合推出了“科创积分贷”金融产品,与合作银行签约授信额度36亿元,14个“科创积分贷”系列产品授信签约。扬州也紧随其后,在去年成为全国“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全覆盖的设区市。
南通则在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指出,建立科技型企业“科创积分”评价体系,纳入南通征信服务平台。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