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持錾刻刀,右手握小铁锤,在一锤又一锤的敲击声中,金、银、铜经由工艺美术大师李建军布满老茧的双手,化出花鸟鱼虫、佛像神兽,成为热销市场的首饰或摆件......岁末年初,南京太平南路上,“老字号”宝庆银楼前人来人往,一片喜庆。相比往年,今年购买金首饰的年轻姑娘格外多,金葫芦、如意锁、平安扣等古法首饰,穿越几个世纪后再次回到“时尚前沿”。
传承工艺、承载记忆,“老字号”历久弥新。不久前,商务部发布新一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17个江苏老字号品牌入选。至此,江苏共有112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占全国的8%,数量居全国前列。老字号既是一篇“文化故事”,也是一个“经济课题”,在272家江苏老字号中,已有6家成功上市,许多企业已成为行业龙头,155家企业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为市场提供就业岗位近8万个,企业缴纳所得税超200亿元。
文化与经济如何交融互动、协同演进?传统文化,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经济现代化?从江苏“老字号”的实践与探索中,或能找到更多启示。
坚定“以人为本”,老店常新长青
此次上榜中华老字号的江苏高淳陶瓷,在江苏老字号企业中算是比较“年轻”的,成立于1958年,今年66岁。回眸66年来路,可以发现其发展“波折”不断,每隔几年就要“转型”再出发,然而不变的是,紧盯市场、抓住需求、研究客群。

“2010年前,我们几乎是纯外贸企业,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我们的产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出口陶瓷产品10亿件,一跃成为我国陶瓷行业创汇、创利的大户。”江苏高淳陶瓷副总经理王贵夫感慨,2010年后,明显感受到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尤其在成为北京APEC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宴餐瓷后,国内消费者对“中国风”瓷器有了新的认识。至此,这家原来依靠低成本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深耕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相继建成了国际先进的骨质瓷生产线基地,眼下还在向服务业融合,国瓷小镇成为高淳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以人为本,抓住人的需求,“文化”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要素,成为“老店”不断发展的“助推器”——
早茶晚酒午咖啡,在扬州,因为“老字号”冶春,人们开始时髦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天早晨,扬州冶春园内人头攒动,有唱曲打拳的,有提笼遛鸟的,人们吃着早茶,仿佛扬州版的“清明上河图”。“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餐饮习惯,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这里邂逅美好生活,我们这几年提升了硬件,创新了产品。”冶春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海介绍,冶春园提升改造后划分了北岸和南岸,北岸保留早茶餐馆风味,河南岸则打造了年轻时尚风格的咖啡馆、小酒馆,呈现“早茶、晚酒、午咖啡”消费模式,拉动了古城夜经济。
“在传承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品,让‘众口’不再‘难调’。”恒顺醋业董事长杭祝鸿介绍,为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不断丰富食醋品类,逐渐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香醋、陈醋、白醋、米醋、果醋”全品类的食醋产品。根据华东地区口味开发了玫瑰米醋、清香米醋,根据华北口味开发了北京米醋、纯米醋,根据华南地区口味开发了大红浙醋、小金优香醋等多元化的醋产品。
江苏的“老字号”确实很老,272家老字号中,有一半以上创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前,企业平均年龄89岁,最高龄的苏州雷允上国药宁远堂药店距今已有482年历史。经久不衰,一路长青的密钥是什么?很多老字号企业都提到了“人”的重要性,这里的人,除了客群、市场外,还有传承人、人才,他们是老字号的灵魂,也是未来。
历经3个世纪,南京宝庆银楼依然在书写“不老传说”,去年1~10月,企业累计营业收入46.51亿元,同比上升26.66%。“工艺、匠心、非遗文化,这是消费者在多元消费时代,还愿意选择我们的关键,我们最大的家底是传承人。”江苏宝庆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顺荣告诉记者,江苏宝庆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始终致力于非遗传承,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培养李建军、徐贻志、杨子江等10位新一代传承人。为开发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创产品,企业也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多维度培养人才,目前已与省内7所高校推动产教融合,每年举办“宝庆银楼杯”珠宝首饰产品设计大赛,每届都有千余件设计作品得到有效转化。
从劳模到主播,“老字号”企业南京新百开启了一场极具试验性的转型。几年来,劳模吕雪瑾初步尝试直播带货,如今,新百劳模们纷纷当上了网红主播,从大而全转型小而精,线上3万多精选商品24小时在线。“2023年,我们一共做了400多场直播,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南京新百党委书记朱爱华介绍。
传承“精神力量”,老字号与时代共进
在江苏老字号的发展中,文化与经济,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将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过程。传承技艺的同时,其对区域发展、时代发展的“经济贡献”也从未间断,人文与经济的交相辉映、互相促进,凝结成了一种企业精神力量。

在梅兰春酒厂,传承下来的不仅是酿酒工艺,还有一股不怕输、再坚守的精神。梅兰春酒产自泰州市,是为了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90周年而命名,开创了中国芝麻香型白酒之先河,“当时请专家作鉴定,他们在白酒蒸馏过程中闻到焙烤芝麻香气,于是定名为芝麻香型酒。”泰州市梅兰春酒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庆贞介绍。
然而市场总是风云变幻,因经营不善,梅兰春酒厂曾破产拍卖。“酿造芝麻香型酒对微生态环境要求严苛,现任董事长上任后,我们花了三年多时间对厂房进行智能化改造,减少人为因素以确保酿酒的稳定性。”田庆贞说,就是靠着一股拼劲、韧劲,酒厂“起死回生”,延续了下来。为了做精梅兰春品牌,公司组建芝麻香型白酒研发中心,与江南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用现代科学手段解析白酒成分,不断提升芝麻香型的品质,每年都推出3至5个新品。作为中华老字号,我们的目标是再做百年。
坚持文化传承与品牌创新相结合,是江苏老字号的鲜明特点,据悉,江苏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品牌接近100家,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何用好“老家底”的同时“蹚新路”?不少老字号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转换中“绣”出新风景。
“云锦不仅是国家非遗,也是人类非遗,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步入全球艺术殿堂的精湛技艺。”在南京云锦研究所品牌总监祖皓看来,“老字号”不该被一时一地所限制,守正创新是南京云锦的“不老”秘方。
“云锦自带皇室美学DNA,因此我们没有盲目做文创,而是打造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高端装饰艺术品,这条产品线占到总营业额的65%左右。”祖皓说,老字号除了做经营、做市场之外,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作用,必须主动求新求变,进行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二次创新。他举例,去年,南京云锦曾与知名手游闪耀暖暖联名,将云锦的美用数字化语言呈现给新一代年轻人,让年轻玩家感受中国传统云锦技艺织造华服的魅力。老字号焕“新”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小作坊式的经营机制对市场变化感知能力较差,为了扭亏为盈,南京云锦借鉴国内顶尖科技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保留云锦古法工艺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化进程。当下,南京云锦还在和高校及科研机构探索将AIGC技术引入云锦全链路生产中。
“从老字号的一路发展中,我们往往能看到信心、耐心、毅力和定力,从江苏老字号的‘不老传奇’中,可以窥见,人文经济就是信心经济、稳态经济,甚至可以成为我们应对挑战与风险的‘一股底气’。”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处长赵厚军有个感受,江苏经营得好的老字号企业都在传承和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工艺、包装、产品、营销理念等诸多方面大胆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使企业得到较好发展。此外,坚持信誉至上,诚信经营,也让江苏老字号走得更远,“诚信经营、货真价实是老字号一大亮点,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繁荣“文化产业”,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承载着文化情怀、共同记忆,人们对老字号的态度充满温情,但市场是残酷的,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有效经营,再有“文化”的老字号也会被市场抛弃、黯然退场。去年12月,商务部对老字号首次开启“有进有出”机制,江苏也被摘牌1家,无疑给一些“不进则退”的老字号敲响了警钟。
去年,省商务厅对江苏省老字号的发展进行了集中调研,发现企业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管理体制僵化,一些中华老字号企业在管理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不够灵活和高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再比如,缺乏国际化战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市场已成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一些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上缺乏经验与资源。
文化的力量总在“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成为发展的助推器。眼下,“老字号”这一引擎如何持续发挥“驱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省社科院研究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战炤磊认为,老字号是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典范,与人文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和内在逻辑完全契合,“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字号,是推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老字号”发展为例,战炤磊分析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继续推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协同发力。首先,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运营模式加强非遗保护和利用,充分释放“老字号”的当代价值,同时加大对优秀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夯实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基础。其次,强化全产业链条的文化创新理念,推动文化与产品设计、制造、营销、消费等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型产业业态,构建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核心资源要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支撑。
“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需要经过多类型、多环节的中介机制,而且具有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因而必须对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机制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战炤磊认为,特别是要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配套政策体系,优化政策落实运行机制,引领“老字号”行稳致远、再开新花。
为优化老字号发展环境,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推动全省老字号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当前,江苏围绕营造新环境、助力新消费、激发新动能、鼓励新文创、开拓新领域,持续开展老字号“五新行动”。赵厚军表示,下一步,将制定“一企一策”“一品一策”行动方案;此外,将集聚各方资源,进一步提升老字号发展质量,省商务厅牵头老字号品牌建设工作,联动住建、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挖掘老字号文化资源、加强原址原貌保护、加大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和非遗项目传承力度;同时联合省国资委引导推动国有优质资源向老字号品牌集聚,支持国资老字号企业编制品牌发展规划,盘活存量资产、激活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