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几十年艰难而辉煌的战斗生涯中,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作出了光耀千秋的历史贡献。”中国革命历史实践证明,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在这一历程中,毛泽东同志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英雄和永远属于人民群众的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命运的一代伟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申富强 李静(作者分别为: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以和平支撑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和平、和睦、和谐都是中华文明和平性在不同维度的具体体现。其中,中华法治文明以遵循天地运行、四季流转等自然规律为参照基准,以“王道平”“天下平”为治国理政的最高价值理念,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切实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处理上。
——《深刻理解中华法治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潘 萍(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河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近日,哈尔滨的特色文旅、创意文旅、品牌文旅叫好又叫座,“南方小土豆”给东北旅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这一文旅现象值得深入研究。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来到位于老城中心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指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江苏文旅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给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业态变革机遇。
——《打造城市文化IP 助推文旅产业创新》龚莉红 马瑜鸿(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政声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就是“第二个结合”,进行了系统论述。这为“第二个百年”的历史新征程,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这就提出了文化传承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内化于心,如何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面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真正的智慧与力量。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当前,全省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战略,优化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推动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创新,聚焦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和未来产业,在我省“从1到100”的工程化突破阶段和“从100到10000”的产业化加速阶段,做得更专更精更特更新,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使之更完整、稳健、高效,更富竞争力,加快构建江苏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
——《把中小企业做得更专更精更特更新》王志忠(作者为省政府原副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黄海之滨、通吕河畔,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曾经的农耕之地如今成为江苏省省级机器人“智造”名镇。近年来,正余镇党委以党建引领擦亮“智造正余、幸福小镇”品牌,着力打造“数字乡村一张网”,构建“三农”大数据、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综合管理、村域治理现代化等平台,实现“大数据+农业农村”全面智慧化管理,生动铺展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智理图”“实景画”。近日,课题调研组带着“如何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如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问题,实地走访调研正余镇。
——《生动铺展乡村振兴的“智理图”“实景画”》(课题组成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朱亮高、南通市委党校副教授袁晓妹、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党委书记王思、正余镇党委组织委员陆泽华)
论见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江苏文脉绵长、历史底蕴深厚,对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江苏近年来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江苏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引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对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作出重要部署。我们必须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奋力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切实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奋力展现新气象新作为》陈清华(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部署。深入探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以文明实践之力铸就高质量发展之魂》朱以楠(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法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以高技术产业、知识服务业、创新人才和创新文化为核心的创新资源成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创新资源的分配与布局明显形成了产业协同集聚现象。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协同集聚布局,是推动城市创新资源集约、规模经济发展、产业链关联以及知识共享等的必然选择。
——《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路径》孙景珊(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一件大事。
——《借力产教融合,加快建设高校“大思政课”》贾佳丽 周鹏(作者单位分别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农业科技现代化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也要注重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必须提高科技的“含绿量”。
——《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含绿量”》孙洪武 张倩 (作者分别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苏北发展研究院智库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