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理论抖音|省社科联学术社团专家谈④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 郦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第二个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历史论断,这为“第二个百年”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努力方向。总书记7月份来到江苏进行考察,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时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如何内化于心?如何在现实发展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一个社会的高度发展,与经济基础、环境治理、贫富差距的消除各方面息息相关,但更重要的是文化。首先,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我们在今天面临新的历史使命,就是重塑民族精神世界,这也是“第二个百年”“第二个结合”指出的关键使命。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主体性是特别重要的,没有文化主体性的前提,就谈不上真正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其实本质上也是文化主体性的终极体现。第二,就是要对文明特性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一定会伴随着文化复兴,这一点非常之关键。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百年来全体中国人民包括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强则民族强、国家强。所以,在精神层面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的遗产在每一个国人心中内化于心,并产生共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真正的内生动力,这是每个中国人在当下都应该去思考的重要问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丽/整理 陶蓉/剪辑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