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除差”有秘诀,“分”出新风貌!南京979个小区摘掉垃圾分类差级帽子

1月7日,南京市城管局公布第十四批生活垃圾分类“除差”小区名单,经街道自评、区审核和市初步检查,御林山庄等61个小区摘掉分类“差级”帽子,由C级晋升B级。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南京垃圾分类共“除差”383个小区。他们推进小区“除差”有什么“秘诀”?“除差”后,小区分类呈现什么模样?记者进行了探访。

为“垃圾房落地”开了30余次协调会

1月8日上午,记者走进秦淮区中航金城1号小区,只见小区环境整洁,垃圾分类亭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毫无异味。房内,不仅有智能垃圾桶、排风系统,还配备了洗手台、烘手机等设施……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被扣上“分类差级”帽子。

秦淮区瑞金路街道物业科科长丁拥军介绍,该小区绿化覆盖率在50%以上,处处是景观。起初推行垃圾分类,垃圾房的落地是一大难题。物业制定的地上、地库3套选址方案,均未得到大部分业主同意。由于垃圾房迟迟未建成,居民分类投垃圾呈无序状态,小区环境也受到影响,导致小区在城管部门检查时,垃圾分类等级被评定为C级(差级)。

“为破此难题,大半年里,街道、社区和物业多次组织垃圾分类专项会议,开展座谈会、协调会30余次,不断入户走访,倾听居民意见,商讨垃圾房的合理选址。”丁拥军说,多方沟通协调下,最终确定将垃圾房建在小区南北苑的外围。2022年1月1日垃圾房建好投用,加上持续宣传,分类情况日趋好转,小区终于摘掉了分类“差级”帽子。

“垃圾房看着干干净净,大家也愿意做好分类,维护小区环境。每天下楼散步时我就顺便分类投垃圾了。”居民汪先生说。

2023年5月被列入“除差”小区名单的鼓楼区北京西路79号教工宿舍,也曾面临“垃圾房落地”难题。“该小区是老旧小区,空间有限。我们向居民征求意见时,有居民提出希望建在小区门口附近,但垃圾房无论设在小区进门左边还是右边,都会对一楼住户造成侵扰,而且不符合垃圾亭棚要距离居民厨房阳台(或者门窗)5米以上的规定。”鼓楼区华侨路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张海说,在不断讨论协调和宣传下,最后在小区7栋8栋间符合距离的地方设置了垃圾分类亭房,把对居民的侵扰降到最低。投用后,每天有桶边指导员指导分类,居民逐渐培养了分类习惯。

凡活动必融入垃圾分类

“得知青桐园小区因为垃圾混装被评为差级,我们立刻喊物业、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开会,大家一起找问题,下决心要严抓这块,做好垃圾分类。”在建邺区兴隆街道苍山路社区党委书记汤英霞看来,垃圾分不好主要是思想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垃圾分类亭房落地后,需下大功夫提升居民分类意识。

该小区开始广泛宣传垃圾分类。“小区共666户,我们组织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分类知识,同时积极举办垃圾分类专题宣传活动。此外,我们进小区做活动,必融入垃圾分类内容。”汤英霞举例说,小区每月有一场广场便民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小修小补”等服务,每月这个活动都融入垃圾分类宣传。开展活动时,他们会带来抽纸、洗手液等生活用品,奖励分类做得好的居民。每场20份奖励很快就会发完。

“小区垃圾分类‘除差’过程不是一方的事情,是社区、物业、桶边指导员、党员志愿者、社区网格员等多方参与、联动,才促成转变。”青桐园小区物业经理王济颜说,发挥垃圾分类主体责任,物业新招了保洁员,每天早上7:00-10:00、下午2:00-5:00、晚上6:30-9:00,专门负责垃圾分类的三位保洁员定时定点在三个垃圾亭进行指导、监督。

渐渐地,居民分类意识强了,参与度越来越高。居民朱守格是党员志愿者,每天分类投垃圾时他都要将小区分类情况、亭房卫生检查一番。“我们支部40多个党员带头做好分类,邻居们潜移默化也跟着做。现在大家不进行分类,都不好意思把垃圾拎出来。”

垃圾房落地后,怎么让居民养成分类习惯,也曾困扰北京西路79号教工宿舍。该小区同样找到了多方合力方法。社区、街道、物业齐发力,组织网格员、志愿者深入宣传,张贴分类红灰榜,加大垃圾清拖频次等,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目前小区分类准确率已达90%以上。

将分类融入日常才能持续

“垃圾分类是家家户户天天要做的事,把分类融入日常,才能长久推行下去。”汤英霞分享自己在家的分类心得:厨房固定放一个闲置大盒子,每天在上面套个买菜用过的小袋子,及时倒剩菜等厨余垃圾,客厅放一个桶专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产生量小,有了再分别找袋子装。

记者采访发现,在持续宣传动员、分类指导不断档下,很多“除差”小区的居民不仅分类意识提升了,还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宜自家的分类方法。

“我们和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有时会去居民家里看分类情况,各家有各法。有的居民用闲置搪瓷罐装分类垃圾,有的专门买了分类桶,还有的居民拿托盘扔碎骨头等厨余垃圾……”王济颜坦言,现在青桐园小区一天平均清运6桶厨余垃圾,50桶其他垃圾,虽然偶尔也会发现垃圾混装,但不是一大袋垃圾一点不分的混装,只是厨余垃圾里有纸巾等“小混装”了。

垃圾分类需久久为功。引导居民从“想做”到“会做”、再到“坚持做”“下意识做”,各地还在从细节入手,持续发力。

鼓楼区北京西路79号教工宿舍有一半以上住户是60岁以上老人。“目前我们考虑能否加装一些操作图板,让机器变成感应的,方便老年人以及两手拎袋子不方便操作的人群投垃圾。”张海说。

华侨路街道石头城社区党委书记朱碧云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要抓好宣传,重点关注社区的“一老一小”。“社区退休人员有一两千人,宣传把他们覆盖到,基本就能带动所有家庭。”

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说,评为差级的小区、单位,城管部门要求各区、街道集中力量、精准施策,着力破解群众关心的设施不足、管理薄弱等急难愁盼问题。“除差”中,要听取居民的意见,“除差”后,要进行“回头看”并对部分小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南京自2021年启动垃圾分类“争优除差”行动,将所有小区、单位分类情况分为优、良、差三级以来,目前已累计“除差”979个小区,“差级”小区比例降至3%以下。剩下这3%是最难啃的“骨头”。今年南京将大力啃“硬骨头”,进一步减少“差级”小区,对问题反复、群众关注的小区加强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共同推动“除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白雪  通讯员 倪颖

责编:刘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