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大学开设恋爱课 高分标准不是“脱单”

  无论恋爱课还是幸福课,老师教授的都是底层方法,至于具体如何运用,如何谈恋爱、与人相处,还需要学生自己尝试

  天津大学的恋爱课近日引发关注。据报道,近年来,天津大学把“爱与幸福”作为一门学问引入校园,学校开设了恋爱课、幸福课,并纳入全校公共选修课程,这些课在学生中迅速走红,成为全校最难抢的课之一。

  主讲“恋爱课”的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王小玲,被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上课能脱单吗?”她总是笑着说,这不是一门“脱单课”,也不会教太多所谓的“恋爱技巧”。类似的课程在高校已经不是新生事物了。此前,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的恋爱课程也都红极一时,引发舆论热议。可见,爱情是年轻人普遍关心的话题。中青校媒曾发起一项面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大学生支持学校开设恋爱课。2022年,教育部表示,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家庭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等。

  高校开设恋爱课,可能既是学生的“刚需”,又是大势所趋。其实,“恋爱课”本质上是一门心理学课程,或许还有部分社会学、哲学的内容。恋爱,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密关系。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提又涉及如何认识自己这个命题。“认识你自己”,这是哲学的永恒命题之一。学会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处理许多人生问题的基础。

  几年前,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也曾在网络上走红。讲授这门课的老师表示,本课程不是提供关于美好生活和幸福的答案的,而是关于辨识正确的问题。天津大学也开设了幸福课,主讲老师赵剑博也表示:“幸福没有公式,但有体验。”无论恋爱课还是幸福课,老师教授的都是底层方法,至于具体如何运用,如何谈恋爱、与人相处,还需要学生自己尝试。而这,也是人文学科的共同特点——塑造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底层逻辑。

  在过去,我们可能很少意识到,爱与幸福也是一种能力,也都是需要学习、需要修炼的。而近年来兴起的恋爱课、幸福课则补上了这个空缺。对于这类课程,我们既不必怀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也不必抱着功利的心态,希望上完课马上就“脱单”。能够拓展眼界,学会一些关于爱、关于幸福的知识,不也是重要的收获吗?这样的能力,才是真正能影响人的一生。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