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短炮 升级换代!
观鸟热带来装备兴
眼下,随着大部分候鸟迁徙结束,集中观鸟季随之到来,“观鸟热”成为各地一道风景。
观鸟地有哪些新现象?“观鸟热”的背后又有哪些新变化?
位于江苏盐城的南黄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节点。现在,飞来这里的候鸟已达十几万只。在盐城大丰野鹿荡湿地,观鸟爱好者架好机器,耐心地寻找好视角。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盐城市区的一家摄影器材店,记者看到,前来看相机、挑镜头的市民络绎不绝。老板介绍说,那些挑长焦镜头的顾客基本上都是用来拍鸟的。
对于观鸟爱好者而言,望远镜是必备神器之一,倍率越大看得也就越远越清晰。普通望远镜的倍率一般是10到30倍,而专门的观鸟镜的倍率则能达到20到60倍。在浙江金华这家光学仪器公司,一个个观鸟镜在自动化车间生产加工,一片忙碌。
既要观得好,还要不打扰,观鸟帐篷就派上了用场。在杭州临安区一家户外用品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着赶制一批观鸟帐篷订单。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观鸟热带动旅游热
一方面观赏鸟的美丽姿态,一方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生态。
“观鸟热”不仅带动观鸟装备升级换代,同时也带火了当地的旅游业。
规划好路线,约定下时间,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很快成行。在江西南矶湿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骑行观鸟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江西省南昌市骑行爱好者 齐琳:我们一共有十多个人,从南昌到这边大概有70多公里,候鸟离我们特别近,它们也不怕我们,给我的感觉,就是人与自然非常和谐相处的一种状况。
每年的这个季节,南矶湿地就迎来一年中的最佳观鸟期。数十万只候鸟齐聚这里,雁叫鹤鸣、万鸟齐飞,蔚为壮观。跟随候鸟一块来的,还有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游客们在忙着打卡拍照,湖区的退捕渔民们也没闲着,他们把自家的农家小院翻修一新,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服务。
云南腾冲曲石镇姜家寨,地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吸引了大量珍稀鸟类到此繁衍栖息,也带来了超高的人气。因为观鸟,原来不为人知的深山小村寨,变成了如今游客纷至沓来的生态旅游村。
亲近大自然 和鸟交朋友
观鸟季迎来研学游热潮
随着大部分候鸟迁徙结束,集中观鸟季随之到来,观鸟研学游也在各地逐渐升温。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这个冬天温暖的风景。
这几天,在北京玉渊潭、北海公园等地,关于鸟类的科普活动,正在举行。绘声绘色的讲解,不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更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在福建厦门园博苑,一场以“观鸟研学”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正在进行。不同鸟类有什么外形特点?什么时候迁徙到厦门?对栖息环境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孩子们边看边学,在手册上一一记录下来。

研学机构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年,随着厦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孩子们参加观鸟研学的热情高涨,他们根据不同季节观鸟活动的特点,面向4至14岁的亲子家庭开设了相应的研学课程。走出校园、探秘自然,追寻湿地鸟类的足迹。这几天,江西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连续接待了几拨中小学校的师生,公园里的湿地研学大课堂和候鸟乐园,成为研学游团队的打卡热点。
认识湿地鸟类,了解湿地文化与知识,在观察中学会关爱,从保护中收获感恩,参加研学游的师生们,在与候鸟的互动中,认识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 双向奔赴!
为“观鸟热”蓄势赋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会吸引更多的候鸟。
各地保护环境,营造良好生态,为观鸟热蓄势赋能。
福建厦门集美区田头村环境优美,是野生鸟类的“栖息乐园”。这几年,鸟类资源丰富的田头村,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慕名前来,在田间地头观鸟、拍鸟。为了保护好这片风水宝地,田头村不仅实现垃圾保洁全覆盖,而且还建了4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5条分散式污水管道,污水收集率达98%以上。
随着大批越冬候鸟来到鄱阳湖栖息,江西省余干县插旗洲观鸟点成了越来越多市民的热门打卡地,截至目前,这个候鸟迁徙季前来观鸟的游客突破10万人次。为了更好地方便游客观鸟,2023年当地投入400多万元,对插旗洲、康山大堤等观鸟点进行环境保护提升。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9大候鸟迁飞通道中,有4条途经我国。通过持续加强保护,我国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长。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张正旺:近年来,观鸟活动在我们国家越来越普及,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参与这个观鸟活动,这种观鸟活动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于当地的生态保护、鸟类保护起了很重要作用。
(总台央视记者 施韶宇 宋云研 李腾飞 范存宝 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