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中外科学家团队解开步氏巨猿绝灭之谜

新华社南宁1月11日电(记者黄浩铭)近日,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解开了步氏巨猿的绝灭之谜,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

这是科研人员在广西发现的步氏巨猿牙齿化石(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王伟 摄)

该研究表明,在29.5万至21.5万年前,对摄食行为和食物偏好的执着导致步氏巨猿在面对环境改变时显得脆弱无比,并走向绝灭。

步氏巨猿曾大量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地区,其直立身高可达3米,体重可达250千克,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迄今,只有将近2000颗牙齿和4件不完整的下颌能证明它们曾经存在。

“在古生物学上,步氏巨猿的故事是谜一般的存在。其他灵长类动物还能适应和生存时,这样一种强大的生物是如何绝灭的?探索它消失的原因已成为这门学科的梦想。”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颖奇说。

论文共同作者、广西自然博物馆副馆长莫进尤介绍,虽然此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曾开展10多年系统调查,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测年和年代区间明确的古环境分析,步氏巨猿绝灭的原因仍是未解之谜。

真正解开步氏巨猿绝灭之谜的多重决定性证据来自一项错综复杂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自2015年起,研究团队从区域性视角出发,在广西调查数百处洞穴化石地点并从中选取22处进行样品采集;还通过对孢粉、哺乳动物群、牙齿稳定同位素的详尽分析以及对洞穴堆积物的微观分析,还原导致步氏巨猿最终绝灭的环境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步氏巨猿绝灭时间比人们之前的认识要早很多。绝灭前,它们在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的森林中盛极一时。但到了距今约70万至60万年前,由于季节性增强,环境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森林群落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偏好的食物资源匮乏情况下,步氏巨猿仍依赖缺少营养的备选食物,食物多样性大为下降。与此同时,它们的体型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摄食活动的地理范围大为减少。在长期面临生存压力下,其种群不断萎缩,最终走向绝灭。”论文通讯作者、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王伟说。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