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一流商圈需要“一流保养”

最近,南京市的商业版图持续更新,热点不断,“重奢”品牌云集的南京国金中心试营业,与其一街之隔的河西德基广场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建设中。元通商圈的能级正在大幅提升,也助力南京朝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网购的崛起,重塑了商场的生态;城市漫步的兴起,让优质商业项目也成为旅游景点,商圈对城市的价值,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从过去辐射一定范围、承载购物需求,到如今为城市吸引流量、为消费打开想象,商圈日益成为城市的“引力圈”和“活力圈”,在流量经济中扮演着重磅角色。南京的民营经济活力,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仍有差距,但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圈为城市聚集了强大人气——停在德基广场的众多外地牌照车辆,就是佐证。一流商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能产生多少“多巴胺”。

然而放眼全国,城市打造一流商圈的尝试不少,但真正出彩的成功案例不多;一座城市中“网红”商圈不时出现,但“长红”商圈屈指可数。新兴商圈弯道超车,现有业态逐渐落伍,市政工程影响客流,各种因素都可能重创商圈,导致其“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特别是对大多数城市而言,土地出让时强制配套商业用地面积,导致商业地产供大于求,商圈在过度竞争中“几家欢喜几家愁”。可以说,商圈虽然依托于商业不动产,但其本身却是“消耗品”,“保养”不当就会逐渐没落。尤其是打造一流商圈,靠的不是一时噱头、自我标榜,而是精心维护、不断成长,唯有如此,才能穿越周期、赢得市场。

一流商圈,需要一流“保养”,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气。对商圈内的各家经营主体而言,“保养”的落脚点在于“新”。消费者需要新鲜感,商圈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热度。当前,各地纷纷逐鹿“首店经济”,希望以新品牌带动消费新活力。应看到的是,市场上有价值的品牌有限,首店竞争终究会进入存量阶段。不妨在首店基础上,拓展到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比拼上,常态化保持话题热度。比如北京SKP拥有不少品牌的概念店,有新品首发的优势,带动人气效果明显。

与此同时,城市治理也要“眼中有商”,做商圈人气的“维护者”。有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商圈改造中忽略了对人气的影响,教训惨重,比如修建一处高架,阻断一片客流,削弱一个商圈;或是改造工期太久,败掉原有人气等。其实,基础设施完全可以实现商圈的正向“保养”,比如号称“中华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曾经的优势在于商业密度大,如今的亮点在于地下连通好。在地铁站的基础上,新街口的地下商业纵横相连,商场间无障碍互通,牢牢锁住了人气。维护一流商圈,需要城市在交通设施、客流引导、街头美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把办民生实事与呵护商圈人气结合起来,为商圈发展保驾护航。

(袁媛)

责编:魏晓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